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企出海观察:上海如何以创新政策供给护领“出海”新潮向?

2025-03-22 13:2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记者 樊中华)随着全球经济融合不断深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迈向国际舞台,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后的产品出口,到今天的企业出海,其中转变意味着什么?而此次中国企业“走出去”,又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行稳致远?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生产制造领域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并以较之出口更具挑战性的出海方式参与全球竞争。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从过去的国际生产和服务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要参与者,从全球企业竞争的规则追随者、接受者逐步在一些领域升级为规则的引领者、制定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全国首个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窗口,构建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生态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供图

  阎海峰指出,出口是凭借国内产能优势、成本优势让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国际贸易,是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而出海则是具备制造、创新及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海外进行全价值链布局,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更高级、更全面的国际化战略。

  从“出口”到“出海”的转变,其“内因是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产业生态系统的日益成熟,而外因则是近年来地缘政治变化引发的‘脱钩断链’,以及关税贸易壁垒的不断升高。”阎海峰分析说。

  对于此番掀起的中国企业“出海潮”,阎海峰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企业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微观主体,参与全球竞争是一道“必答题”,而作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也是必然要求。

  他进一步解释,“高水平走出去”不仅是自发而更应是自觉的,是更加系统性、有组织的,是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向价值链上游跃升的“走上去”。

  但阎海峰提醒,尽管“出海”浪潮澎湃,但出海与在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能力要求大不相同。出海企业需要具备三种专有优势,即如技术、品牌等的所有权优势,如资金、人才等能够进行跨国运营的内部优势,以及投资区位优势。

  对此他建议,企业一是应科学评估出海区位的地缘政治关系特征,灵活运用友岸、近岸等区位选择策略,尽可能开发多元化海外市场和客户;二是应提升生产经营的本地化水平,努力获得当地政府、客户、合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三是中小企业应尽量以“合成营”方式抱团出海;四是应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在跨国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化与海外市场的连接。此外,不断增强国内“大本营”的实力,持续加强创新能力也极为重要。

  阎海峰指出,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薄弱点是跨国经营人才储备不足,海外经营的风险把控和防范能力弱。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政策长期主要聚焦于将外资企业“引进来”,在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政策的供给量、既有政策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为更好地迎接“新航海时代”的来临,阎海峰认为,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进行系统化、有组织的“出海”培训,高校和相关机构等也要发力为国内企业,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上的大量中小企业培训跨国经营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供给,强化支持企业出海服务的生态建设,培育形成中国企业出海生态链、生态圈。如可由政府、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专业院校等共同建立统一的“出海”企业数据库、项目信息库和服务平台体系,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跨境金融产品,支持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拓展国际网络等。

  当谈及上海在引领企业出海新潮向中应有何作为时,阎海峰表示,上海一直是中国开放的窗口,上海自贸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具有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可以针对中国企业出海服务进行大量创新尝试。上海各类跨国经营人才集聚,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地。而上海本身即是一个全球化的“知名品牌”,理应做好企业出海“桥头堡”,不仅要成为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也要创造更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出海企业的全球战略总部所在地。(完)

  • 相关阅读
  • 关注!住建部最新部署!

    本报讯 (记者张芗逸)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月24日消息,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2025年城市体检工作部署视频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要求,总结交流2024年城市...

    时间:03-24
  • 达能全球CEO谈“体重管理”:关注生命早期喂养方式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达能全球首席执行官盛睿安(Antoine de Saint-Affrique)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生命早期的喂养方式与肥胖、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密切相关,而日常膳食在守护...

    时间:03-24
  • “青花映雪域·汉藏韵传承”汉藏文化艺术论坛即将启幕

      3月25日,由汾酒集团主办的“青花映雪域·汉藏韵传承”为主题的汉藏文化艺术论坛将在成都启幕。多位来自汉藏艺术界的学者、名家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时代如何推动汉藏文化交流融合,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时间:03-24
  • 科技赋能为春耕按下“加速键” 春天里的中国孕育丰收希望

      央视网消息:春风轻拂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各地抢抓农时、不负春光,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眼下,湖南省正积极组织播种和插秧工作。在湖南关于耕地也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丘陵山地耕...

    时间:03-24
  • 财政政策组合拳增动能强信心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如何打好政策组合拳、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受到高度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时间:03-24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增添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国际人士表示,中国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和确定性。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会嘉宾认为,中国不同领域的新...

    时间:03-24
  • 我国县域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对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县域商业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物流配送效率持续提高,县域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展现出强劲活力。  在四川内江隆昌,这条开业不久的...

    时间:03-24
  • 海外仓,让外国消费者更快收到“中国造”(国际论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是新型的外贸基础设施。如今,多点开花的海外仓,正在助力国货加速出海,也让更多外国消费者收货更便...

    时间:03-24
  • 经济、科技与文化“立体突围” 中国软实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央视网消息:聚焦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世界眼中的中国更加丰富立体。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软实力不断上升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一部分。英国《金融时报》刊登“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文章...

    时间:03-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