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要“靠得住” 多元储能技术成破局关键

2025-03-24 21:07:0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近日,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主办,共同探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转向“主体能源”。202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五年达到亿千瓦级。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过去风光电的快速发展是寄生在常规能源发电基础之上的,是依靠常规能源发电的补偿调节而运行的,这种依靠常规能源发电调节运行的模式不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储能技术应运而生,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今后储能技术、氢能技术将是与风光发电技术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多元储能技术成破局关键

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占比达到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6.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4.07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了我国对外宣布的“2030年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十五五”将是未来发展需求最大的五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益国表示,在能源消费总量巨大、持续较快增长的形势下,为确保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支撑实现全社会碳达峰,需要以更大规模、更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新能源已成为装机主体,但容量支撑、灵活调节等能力尚未形成有效替代。新能源要加快“立起来”“靠得住”,尽快实现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

风光资源极其丰富,分布广泛,但也具有间歇和随机的弱势。随着风光发电规模的增加,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不断显现,成为当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相结合的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在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看来,不同储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性。

氢能是更有效的长时储能技术。朱国金表示,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可再生能源从“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实现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受电网约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纳,适用于远海岛屿、沙漠、矿区等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多产业融合构建能源生态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能源发展面临更多机遇、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于彤表示:“创新驱动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在业内看来,促进能源产业跨界融合,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推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探索“车网互动”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更多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氢能应用场景在进一步增加。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氢能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氢能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应用技术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化工领域用氢需求逐步从灰氢向绿氢过渡。预计我国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应用技术将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到2030年,我国各领域绿氢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500万吨左右。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氢能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应用技术开发验证、项目示范,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氢能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氢能发展有了技术能力支撑。

魏锁进一步表示,氢能现阶段将进入发展瓶颈突破,商业化市场化导入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氢能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这些配套的政策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正在加速,示范项目增多,规模扩大,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副总裁、市场与智慧能源方案中心总经理叶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电和绿氢应用是绿色的贯穿、绿色的延伸,需要不断进行多场景开拓布局。明阳以智慧能源应用场景牵引需求,积极打造“风光储氢”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绿色能源完整生态链。

  • 相关阅读
  • 央行:3月25日将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 期限为1年期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3月中期借贷便利招标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

    时间:03-24
  • 外企高管点赞中国创新: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中国的创新正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比如DeepSeek最新开发的高性能、高开放度的AI模型。”  在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说了句大实话。 ...

    时间:03-24
  • 珍爱网回应多店突然关闭:公司正常业务优化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 谢艺观)3月24日,珍爱网发布《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声明》称,近日,个别合作商运营问题引发公众关注,珍爱网对此高度重视并全面展开核查整改。  声明中提到,任何门店关闭或合作商调整,均为珍爱...

    时间:03-24
  • 蓝佛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年会时称,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财政资金量也较大,同时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广泛的社会...

    时间:03-24
  •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 “超高清视听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将举办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展开,活动期间,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门...

    时间:03-24
  • 1至2月中国财政收入43856亿元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增长11%。  财政部解...

    时间:03-24
  • 中国公布2025年积极财政政策六大重点工作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

    时间:03-24
  • 世界装机容量最大光伏发电园区去年发电量近180亿千瓦时

      中新社青海共和3月24日电 (张忠苹)据青海省海南州统计局及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24日消息,2024年,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发电量达178.986亿千瓦时。图为3月19日航拍青海省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 张忠...

    时间:03-24
  • 海南优化调整离职提取住房公积金办理条件

      中新网海口3月24日电 (记者 王子谦)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24日发布通知,即日起优化调整离职提取业务办理条件。经过调整,缩短了本省户籍职工停缴公积金、养老保险的时间。  通知明确,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时间:03-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