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多家电商平台调整优化“仅退款”规则 说明了什么?

2025-03-26 10:27: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多个平台细化优化相关规则——电商平台调整“仅退款”

  回应市场关切,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松绑“仅退款”——近日,阿里巴巴旗下平台1688宣布调整“仅退款”规则。至此,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多家电商平台已细化调整该规则。

  从之前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效仿推出“仅退款”,到目前该规则渐次调整,不过近两年时间。这一转向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如何营造健康的电商发展环境?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家平台调整优化规则

  何为“仅退款”?这是多个电商平台此前推出的一条售后规则,即“不退货仅退款”。买家收到货后若发现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如破损、与商品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可发起“仅退款”申请,平台会主动介入处理,无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后货品也无需寄回。

  几年前,“仅退款”在某电商平台率先实施,2023年以来,多家大型电商平台纷纷跟进,在售后服务规则中增加相关条款。一时间,“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比拼规则、争夺用户的焦点。

  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拼多多、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纷纷对“仅退款”进行细化调整。有的宣布优化“仅退款”策略,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有的明确了详细的审核流程,如规定商家应在用户提交仅退款申请后的一定时限内进行处理,如商家不同意退款可与用户进行协商,如协商不妥可申请平台介入等。

  各家电商平台调整后的规则各有不同,但可以看出,重点在于减少平台主动介入。如何看待这一转向?

  “从规则设计上来说,‘仅退款’是为了改善消费体验,减少在售后阶段与商家沟通的时间和成本,对一些劣质商家有一定震慑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各大平台也在不断评估这些规则的影响。”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李鸣涛看来,包括“仅退款”在内,电商平台规则的调整变化与市场环境紧密相关。近年来,电商平台或多或少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怎样留住和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其所有竞争策略的核心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很多平台规则也就更倾向于消费者。“但目前来看有些规则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侵害了平台生态,所以到了这样一个调整、纠偏的阶段。”他说。

  为商家提供更大自主权

  “仅退款”为何难推行?

  反应最激烈的当属商家。不少商家分享了真实“遭遇”:一位湖南商家给客户发出价值1000元的货品,但快递刚发货后,客户便申请“仅退款”,快递拦截失败,商家钱货两空;还有商家卖植物,到货后用户一个多星期才取回,超出了合理时限,植物受损,申请“仅退款”;除此之外,商品有轻微污渍“仅退款”,不喜欢的“仅退款”,衣服穿了几星期还要“仅退款”……各种理由五花八门,让本分做生意的商家头疼又无奈。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一点,是“仅退款”无需获得商家同意,在交易中丧失了话语权。

  一段时间以来,各路商家追讨货款的消息也不罕见。比如,浙江某卖家因为一件9.9元的短袖被“仅退款”,跨越千里讨公道;上海一卖家因为12双袜子被退款不退货,自驾开车去追货;还有卖家向法院起诉恶意退款,最终胜诉并获赔了维权成本。

  正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和财务司负责人王国伟所说,有一段时间,“仅退款”问题造成平台内商户很多苦恼,“平台经济是一个生态系统,离了谁都不行,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目的就是促进平台经济各方主体能够互利共赢。”

  也有分析指出,往长远看,买卖还要继续做,“仅退款”给商家带来的相关损失和风险,最终恐怕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羊毛党”钻了空子,诚信商家蒙受损失,消费者“被”分摊了成本……最终,侵害的是电商整体生态。

  据介绍,去年,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约谈以后,主要电商平台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优化,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近日再次表示,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款货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在平台收费方面,将坚持以合理透明为目标,着力降低中小微商户负担。

  打造良性平台生态

  其实,对于“仅退款”条款,不少消费者也是又“爱”又“烦”。

  “买了一个闹钟,收到货已完全破碎”“一盒草莓,拆开损坏严重,几乎无法食用”……一些消费者有过类似购物经历,这些情况下,“仅退款”可以高效解决售后问题。但是,也有消费者在选择“仅退款”后,与商家就货品处理问题发生争议,一些消费者建议,申请退款时究竟退不退货,还是要与商家协商一致,单方面的“仅退款”操作,很可能“站不住脚”。

  究竟怎样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商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还是需要平台更多主动作为。”李鸣涛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驱动电商平台运转下去的核心动力,因此很多平台都倾向于从规则层面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但与此同时,电商的经营主线是:通过平台聚合商家,联动供应链,服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只有生态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目前,多家平台也在商家权益保护上更进一步。

  例如,此次1688“仅退款”规则调整后,平台在处理商品品质问题的交易纠纷时,将由平台买家信用体系对账号诚信情况进行判定,符合要求的将由平台出资补贴给买家,商家无需承担相关费用,补贴完成后,商品也无需退回。

  “我们相信平台上的商家是想好好做生意,而不是为了恶意出售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如果诚信的买家遇到了品质问题,对这些偶发行为,我们愿意拿钱来补贴。”1688客户体验负责人刘康说。

  近日,淘宝账号诚信体系进行升级,上新“旺旺一键反馈虚假凭证”“商家工具智能拦截异常账号”“异常订单一键拒退”等功能,提升商家的售后自主处置能力。拼多多也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推出“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等举措,加码商家权益保护。

  在李鸣涛看来,眼下,国家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转暖的趋势比较明显,给电商平台创造了比较好的成长空间。很多平台也在慢慢优化流量等规则,围绕一些主题消费做更多策划,从商品供给方面发力,把多元化需求的潜力释放出来。“这时候,需要与商家协同发力,打造一个更加良性的平台生态。”李鸣涛说,长远来看,电商平台还是要注重差异化发展,做强特色、稳定基本盘。而平台也只有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服务商家,才能实现目标。

  本报记者 李 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3月26日 第 11 版)

  • 相关阅读
  • (聚焦博鳌)海南自贸港受关注 专家建言开放合作

      中新网博鳌3月26日电 (张月和)“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球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已达38个,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初步构建起紧密的国际朋友圈网络,搭建了全球自由贸易区(港)共赢发展的桥梁。”海南省省长刘小...

    时间:03-26
  • 意大利前副部长:美国限制中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新网3月26日电 (谢龙飞)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2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在论坛期间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关税越高,贸易限制越多,中国发展得就越快...

    时间:03-26
  • 张军:亚洲发展中国家多 绿色转型却走在世界前列

      中新网3月26日电 (谢龙飞)3月26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 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在论坛上发言时介绍,亚洲的主体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绿色转型方面...

    时间:03-26
  • 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 具体有哪些内容?财政部解读

      今天(3月26日),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除在各部门网站公开外,还将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  具体公开哪些内容?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内容涵盖部门总体收支预算情况、...

    时间:03-26
  • 南广高铁、广珠城际、珠机城际计次定期票组合上新

      中新网广州3月26日电 (郭军 秦国威)据广铁集团25日消息,为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提升出行体验,自3月25日起,南广高铁、广珠城际、珠机城际新增11种新型票制产品,为沿线旅客提供更加灵活、经济的出行选择。  据悉...

    时间:03-26
  • (聚焦博鳌)周小川建言海南自贸港:打造中国服务业开放高地

      中新网博鳌3月26日电 (记者 王晓斌)在25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致辞演讲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中国服务业对外开...

    时间:03-26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开建

      科技日报广州3月25日电 (记者叶青)古有扁鹊通过望闻问切诊断人体疾病,今可通过解码细胞谱系预测疾病和筛药验药。25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

    时间:03-26
  • 个头更大 价格更优 大个头蓝莓藏着哪些科技秘密?

      最近大街小巷水果摊上的明星水果可能要属蓝莓了,个头如硬币大小的云南花香蓝莓更是受欢迎。以往蓝莓装小盒子里按克卖,今年随处可见用塑料小桶装起来按斤卖。“最贵的90元一斤,果子小一点的60元到75元一斤。”一位水...

    时间:03-26
  • AI医生看病靠谱吗

      □ 尽管AI能为医生分析病例、拓宽诊疗思路提供帮助,但它并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医生面对复杂病情的综合判断和经验积累以及面对面的人文关怀,是AI无法替代的。  □ 医生在临床和科研中使用AI时,应结合自己扎实的...

    时间:03-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