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浙江区域观察:高速何以成为山区振兴“金钥匙”?

2025-03-27 23:3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丽水3月27日电(蓝伊旎 谢莉莉 邱颖颖)春茶飘香时,松阳迎客来。3月26日至27日,2025茶商大会在浙江丽水松阳如约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齐聚这座千年茶乡。这场春天的“茶之约”,不仅是松阳茶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龙丽温高速贯通后浙南山区经济蝶变的生动注脚。

  松阳茶叶自古闻名,却因群山阻隔长期“养在深闺”。2006年底,随着龙丽温高速龙游至丽水段通车,松阳茶产业迎来转折点。紧邻高速出口的浙南茶叶市场,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2024年,市场交易量突破8.17万吨,交易额达67.24亿元,辐射带动全国150万茶农增收,其日均万人的客流量与破亿的交易额,见证着“山间绿芽”的华丽转身。

浙南茶叶市场。 刘一洲 摄

  “现在鲜叶早上采摘,下午加工,晚上就能通过高速发往全国。”浙南茶叶市场相关负责人章晋辉介绍,依托高速公路的高效物流,松阳大力推行“农户+合作社+电商”矩阵,2024年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在浙南茶叶市场,日均有7000余件快递沿着高速路网奔向全国,带动超10万人就业。

  高速带动物流、人流、信息流,推动着茶叶从“农产品”向“文化IP”升级。松阳县绿茗峰茶业有限公司在新兴镇下源口村打造的“松阳香茶”非遗工坊,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的典范——这座5669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坊集加工、研发、销售、培训于一体,全链条打造“春熏”品牌。据悉,工坊坚持“三高标准”,建设了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和“山海协作”实训基地,并专设手工制茶车间传承非遗技艺。

  搭乘高速“快车”,浙江省三大传统名梨之一——有着570年栽培历史的云和雪梨也开辟了全新的外销通道,通过冷链运输实现了“早上下树、晚上上桌”。2024年,云和县雪梨产值超1.7亿元,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通过高速路网直达上海、苏州等商超。

  与此同时,在距离云和县城15公里的大源村,“银发奇迹”正悄然发生。在这个紧水滩库区的偏远山村,浙江交通集团打造的“全域订单农业”模式帮助村里的老人实现了有活可干、有钱可赚。“2024年,我们帮助结对村销售农产品总额超36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7万元,村民增收159万元。”浙江交通集团驻村干部徐承标介绍。

俯瞰龙丽温高速丽水至龙泉段。 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丽水管理中心 供图

  路,不仅拉近了时空距离,也让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2020年1月,龙丽温高速文成至瑞安段通车,温州至文成县车程从2.5小时压缩至1小时,物流运输时效提升60%。龙丽温高速的延伸,让更多山区宝藏走出大山。

  近年来,温州文成利用高速公路开通带来的便利,全面提升了糯米山药、茶叶、杨梅、高山稻米、中蜂“五大传统产业”。其中,糯米山药种植面积超6000亩,总产值超1亿元;杨梅栽培面积6.54万亩,销售额达2.98亿元。“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运输既方便又快捷,新鲜采摘的瓜果沿着高速销往外地,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文成三源村农户徐师傅喜笑颜开。

  据统计,龙丽温高速文成至瑞安段开通后,文成县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成本下降了40%,损耗率从25%降至8%,带动农业产值同比年增15%。

龙丽温高速文成至瑞安段。 赵恒希 摄

  道路在延伸,经济在腾飞。温州泰顺的猕猴桃产业曾因地处偏远山区,一度面临着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高速开通前,泰顺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仅1.2万亩,年产量8000吨,60%的果实只能在本地低价销售,果农们辛苦一年却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

  2020年底龙丽温高速文成至泰顺段的正式通车,为泰顺猕猴桃产业带来了希望。截至2024年底,泰顺猕猴桃种植面积升至2.5万亩,年产量突破1.8万吨。高速公路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让泰顺猕猴桃48小时就能直达长三角的各大商超,电商销量占比也提升至40%。曾经无人问津的“深山果”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致富果”,收购价也从曾经的3元/斤提高到6元/斤至8元/斤。

  如今,这条串联起12万亩茶园、2.5万亩猕猴桃基地、2万亩雪梨园的龙丽温高速,正以“交通+生态农业”模式重塑山区经济版图:非遗工坊里传承创新的茶香、大源村银发族忙碌的身影、泰顺果园直通长三角的冷链货车,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完)

  • 相关阅读
  • 三部门:到2030年规上企业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推动数字技术加快赋能轻工业发展,系统指导轻工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近日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

    时间:03-28
  • 《数字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北京倡议》发布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内外近200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计。...

    时间:03-28
  • 记者去哪儿:在一场论坛,倾听世界变局中的呼声

    接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正式开启。从北京到博鳌,中国持续释放对外开放的强音。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中外嘉宾汇聚在海南博鳌,共同探讨如何在“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多位国际人...

    时间:03-28
  • “两新”政策助推相关工业企业利润显著增长

    通用零部件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9.3%、14.1%、10.6%;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5.5%、19.9%、19.2%...

    时间:03-28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经颅磁刺激设备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制全球首款电池供电的可穿戴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可穿戴rTMS...

    时间:03-28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启动带光联调 

    HEPS航拍图(2024年8月拍摄)。中国科学院供图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月27日开幕,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射第一束光”作为其中一项成果发布。同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

    时间:03-28
  • 全球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全面推进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月27日开幕,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国家级首台套示范项目”作为其中一项成果发布,这也是目前全球在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储能规模最大的项目...

    时间:03-28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牵头建设的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简称“细胞谱系设施”)3月25日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

    时间:03-28
  • 农业农村部:坚决斩断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捕、运、销”地下产业链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方经纶)据农业农村部官网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亮剑2025”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10方面的专项行动任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执法专...

    时间:03-28
  • 共创绿色未来 亚洲能源转型之路这样走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转型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在近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要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国际合力,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 今年年会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

    时间:03-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