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致力双赢!上海电气贡献固废治理东方智慧

2025-03-30 15:5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28日至5月9日,《巴塞尔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BC COP-17)、《鹿特丹公约》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 (RC COP-12)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SC COP-12)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本次主题为“显现无形:化学品和废物的健全管理”,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的挑战。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电气致力于推动环保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为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战略先行,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亦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国家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绿色转型指明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

  具有百年工业积淀的上海电气集团,早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基因。

  自2016年起,上海电气连续八年披露ESG报告,以业务驱动和内在驱动为双引擎推动ESG发展。凭借前瞻性ESG战略与深入实施举措,上海电气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具体到环境保护方面,上海电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能效,加速风光储氢等新能源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有效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与利用。

  同时,上海电气还加大对生产过程的绿色改造力度,致力于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多个领域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绿色工业转型破题、开路。

  技术为翼,开启循环经济创新实践

  作为循环经济的创新实践者,上海电气不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植企业基因,还通过绿色技术实现废物无害化处理,将环保融入具体实践。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此前入选上海静安区“无废细胞”典型案例。研究院聚焦退役锂电池、废弃风电叶片、退役光伏组件的资源化研究,使废旧能源产品转化为生产原料,减污降碳,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如,研究院开发的废旧风电叶片再利用技术,将废旧叶片破碎、筛分后,与新的树脂材料进行混合、热压成型,制成复合板材,可作为木塑板材替代品使用,有效减少了风电叶片退役后可能带来的固体废物问题。

  再如,上海电气环保集团(机电院)自主研发的陶瓷纤维滤管一体化干法脱硫脱硝除尘工艺技术,联合下属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干法脱酸、触媒陶瓷纤维滤管内实现同步除尘脱硝、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创新,实现了烟气中SO2、NOx、粉尘等多污染物的一体化协同脱除,排放数值达到烟气超低排放要求。

上海电气触媒陶瓷纤维滤管一体化超低排放示范项目

  这种循环经济思维同样延伸至城市治理与乡村振兴领域。

  自2001年参与建设国内首座千吨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御桥垃圾发电厂)以来,上海电气通过技术迭代和设备升级,改善了垃圾焚烧设备运行参数不稳定、发电效益低下等弊端。

  近年来,上海电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新时期农林畜废弃物实际情况,构建“农业综合循环一体化新模式”。项目运作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物零排放,不仅解决了畜禽粪便、秸秆和菌菇渣等农林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难题,还能产出沼气和生物有机肥,有效推动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零碳行动,谱写新型工业化绿色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早在三年前,上海电气就已依托自身在能源和装备的优势,开始零碳园区的尝试。

  在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风电产业园区内,上海电气风电打造了一个集“风、光、储、充、智”于一体的智慧能源项目,结合大容量机组“海上风电认证检测服务平台与公共试验平台”,成为一个零碳园区范本。

电气风电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在零碳工厂方面,上海电气也已打造多个标杆案例。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上海电气下属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和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升级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

  至此,上海电气累计已拥有绿色工厂29家(国家级2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获评企业4家、绿色产品系列8个。

  为了给国内产业园区提供可执行、可参照的完整标准体系,上海电气目前已联合国内10余家单位,编制了上海市《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这对系统推进园区实现标准化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关键之年。上海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通过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区两大应用场景,推动能源替代、能效提升和资源循环三大路径,打造双碳战略平台、碳科技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资本平台四大平台。

  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电气正以“国之重器”的担当,书写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时代答卷,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装备的智慧方案。(完)

  • 相关阅读
  • 多彩活动将“春日流量”变为“消费增量” 农商文旅融合活力涌动

      央视网消息:随着春日的到来,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举措,激发消费活力,带来消费机遇,推动经济发展。  上海:第35届上海桃花节开幕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3月29日,为期16天的第35届上海桃花节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幕,...

    时间:03-30
  • 焦点访谈|多地探索创新路径 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焦点访谈》从3月29日起推出系列节目《破壁垒 疏堵点 强信心》,聚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堵点...

    时间:03-30
  • 湖南装备制造发力产业链“两端”强链补链

      中新网长沙3月30日电 (记者 鲁毅)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29日在长沙举行。湖南签约一批重量级研发中心、核心零部件配套等产业转移项目,发力产业链两端,加快强链、补链...

    时间:03-30
  • 中关村论坛年会热议未来产业 全球智库共商创新合作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苏婧欣 赵婧姝)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以“未来产业和创新生态:全球智库之声”为主题,探讨未来产业和创新生态的发展之路。...

    时间:03-30
  • 蛇形机器人来了!70+高校前沿科技成果同时亮相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这两天正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除多项交流、签约活动外,大会特别设立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来自国内外高校的70多件前沿科技成果集中...

    时间:03-30
  • 专家谈AI“智”疗边界:拥抱创新 数智为民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马帅莎)当前,人工智能(AI)热潮正席卷各行各业,医疗是重要一环。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AI医疗成为与会专家热议话题。  近年来,AI技术已在门诊导诊、临床辅助诊断、疾病管理等环节广泛...

    时间:03-30
  • 2024年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总值达1212.5亿元

      中新网长沙3月30日电 (付敬懿)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专场对接活动29日在长沙举行。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2024年,湖南省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总值已达1212.5亿元,同比增长17.9%。2025中国产...

    时间:03-30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在长沙举行

      中新网长沙3月30日电 (记者 鲁毅)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29日在长沙开幕。中外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各界人士围绕优势产业链开展精准对接,进一步深化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3月29日,2025中...

    时间:03-30
  • “AI100青年先锋”发布,北京占比超半数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核心论坛、2025“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发布“AI100青年先锋”,首批发布全国65人,其中北京33人,占比超过半数。  ...

    时间:03-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