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AI应用加速落地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

2025-04-15 08:57:00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AI应用加速落地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

今年以来,我国在AI(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吸引了全球的视线,促使市场开始重新评估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以及中国资产的估值。

从近期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来看,AI应用加速落地,推动算力产业爆发式增长,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对产业链上市公司已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内外资金加速流入相关领域上市公司。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技趋势已经从概念博弈转向产业落地,技术突破正在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国产AI大模型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推动全球算力供应链重构,中国企业有望抢占AI普惠化的红利。从芯片、算法到应用场景,中国已形成AI产业链,这将催生万亿元级市场空间。科技趋势是中国资产重估的底层代码,只要中国持续在硬科技领域突破“无人区”,资本市场的估值重估就不是一时风潮,而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必然结果。

电子等行业预喜较多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4日,A股有1476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其中,886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六成;83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过五成。除金融和石油石化行业外,交通运输、通信、汽车、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的数量占比较高,分别为73.21%、68.97%、67.42%、64.75%。

截至4月14日,有18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其中176家预喜(含略增、扭亏、续盈、预增),占比超过九成;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预喜数量较多,分别有25家、25家、17家、15家。

在上述业绩增长占比较高以及预喜数量较多的行业中,多家公司提及业绩增长是受益于AI产业发展。太辰光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55.73%;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8.46%。公司表示,报告期内,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算力需求日益攀升,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拉动了光器件产品需求的持续且稳定增长。

AI还带动了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歌尔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公司称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在AI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有所复苏,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VR/MR(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智能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进展较为顺利,综合毛利率提升。同时,公司加强精益运营、推动盈利能力修复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整体盈利水平同比显著提升。

AI与机器人技术通过场景创新、研发迭代及产业链协同,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从一季报业绩预告来看,半导体公司全志科技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500万元至1亿元,同比增长73.16%至103.72%。其中,公司在智能汽车电子、扫地机器人、智能投影等领域持续拓展,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0%。

化工企业圣泉集团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至2.15亿元,同比增加45.58%至56.49%。公司表示,AI算力、高频通信及半导体封装等快速发展推动高端材料需求激增等。

田利辉表示,DeepSeek的性能与成本优势证明,中国在AI底层技术上已具备与国际顶尖玩家同台竞技的能力。更关键的是,这种突破正在走向产业,像“AI+”制造、“AI+”医疗场景正加速落地。在政策支撑下,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核心,资本市场具有枢纽地位,“政策、资本、技术”的正循环正在形成。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表示,近几年,我国科技产业成绩斐然。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中国的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溢出效应。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优势和成果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资金持续流入科技板块

AI应用加速落地的同时,资金持续流入科技板块。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是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行业公司,净买入规模分别为188.04亿元、146.93亿元、62.27亿元、49.84亿元。

投资者也通过ETF借道投资科技股。据统计,截至4月13日,今年有15只科创综指ETF陆续发行上市,募集规模合计近230亿元,是今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ETF产品。近期,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正陆续发行、成立、建仓,合计募集规模已超170亿元。

田利辉表示,虽然市场短期有波动,但是流入科技板块的资金规模显著,显示出长期资金对科技主线的坚定信心。同时半导体、AI、算力等领域的国产替代企业估值溢价明显,反映出市场对自主可控技术路径的认可。

“从结构层面来看,市场正在重估中国在AI方面的创新潜力,中国科技龙头的估值需要匹配AI的发展趋势。”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发展预期正在发生变化,估值体系也必然面临重塑。中国资产具备韧性,“中国资产重估”仍处进行时。

“下阶段,科技趋势将是AI+传统产业深度融合,AI在制造业中的渗透将催生智能工厂,提升中国高端制造全球竞争力。”田利辉表示,中国在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领域已有布局,这些技术一旦突破应用瓶颈,将开启新一轮的估值跃升。

  • 相关阅读
  • 政企合力稳订单拓市场 中国外贸一季度平稳开局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 4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和广大...

    时间:04-15
  • 2025消博会探“新”:服务消费展现更大潜能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的各大展区,服务消费的“立体图景”扑面而来。围绕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领域,观展者能够近距离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商旅文体融合消费场景,激发服务消费新潜力。...

    时间:04-15
  • 多维一季度数据释放三大积极信号

    原标题:今日视点:多维一季度数据释放三大积极信号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市场对经济的内生动能和增长韧性愈发关注。在此背景下,近日亮相的多项金融、外贸等数据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有力地“回应”...

    时间:04-15
  • 今年国内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50亿元 同比增长40%

    原标题:今年国内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50亿元 同比增长40%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18时,202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已经突破250亿元,达到250.82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79.55亿元增长40%,相当于2024年全年票房的59%。 其中,《哪...

    时间:04-15
  • 新能源汽车变身城市“充电宝”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变身城市“充电宝”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布我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和项目,总数共计39个。列入试点范围的包括上海、常州、广州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

    时间:04-15
  • 我国已经逐步建立智慧海关框架体系

    原标题:我国已经逐步建立智慧海关框架体系  科技日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周思同)14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到,目...

    时间:04-15
  • 广袤田野显身手 科技浪潮引领农业现代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跃升”。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科技浪潮正引领先进生产...

    时间:04-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