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供水安全

2025-07-12 08:30: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供水安全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优质水源;东深供水工程解决了香港和深圳的缺水问题;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弥补了昆明市的需水缺口……这些工程项目增强了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供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这些年,各级水利部门累计修建6.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农村供水设施从无到有,群众取水从难到易,供水质量从差到好,3.4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随着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稳步推进,数亿亩农田从“靠天吃饭”变成“旱涝保收”,彻底改变了过去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的状况。

  我国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依然是江河治理难度最大、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经济社会用水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人与河湖“争水”现象在一些地方也时有发生。在气候变化加剧、水安全挑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意见》作出了系统部署,亟需落实落细落到位。

  要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增加水资源储备能力和水流调控能力,实现多源互补、多向调节。已列入国家规划的骨干水源工程也要加快推进,融合建设省、市、县级水网,增强流域间、区域间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让缺水地区有水可用。当然,节水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无论是丰水区还是缺水区,都要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制度政策体系,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水资源短缺,不仅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短板,也会对粮食安全、饮水安全构成威胁。在我国,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要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形成从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灌排工程整体体系,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则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供水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 相关阅读
  • 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创新 产购储加销融通守护“大国粮仓”

    以“粮安天下聚合力 产销融通促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于7月12日—7月14日在辽宁沈阳举办。 作为推动全国性粮食产销衔接的重要平台,自2018年起,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已在黑龙江、河南、福建、吉林、湖北等地...

    时间:07-12
  • 高效便捷重塑失信主体信用

    原标题:高效便捷重塑失信主体信用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多方面举措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更好...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