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外资布局中国债市多偏向中长期配置

2025-08-14 09:00:00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外资布局中国债市多偏向中长期配置

人民币资产正在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重要配置方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4.3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3%。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余额4.2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1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2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银行债券0.8万亿元、占比19.1%。

瑞银资产管理亚洲固定收益组合主管桂林表示,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的配置自去年下半年起再度提速,“第三波配置浪潮”雏形已现。一方面,在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的下降及投资非美元资产偏好增加的背景下,资产重新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债券市场与其他发达市场固定收益的相关性较低,具备良好的分散化配置价值,继续吸引寻求多元化的投资者。

有望迎来新一轮资金流入

瑞银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至2022年,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券的持仓由2000亿美元升至6000亿美元(约4.3万亿元)的峰值;随后两年略有回落;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持仓再次回升。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力度在不断加大。“201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China Interbank Bond Market Direct,以下简称CIBM)渠道开通、2017年债券通‘北向通’开通。从投资的便利性来说,外资配置中国债券市场愈发方便,并且基本没有额度的限制。”桂林称,推动外资增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近年来全球投资非美元资产趋势的加速。

瑞银近期对全球央行客户的内部调查显示,2025年以来各国央行仍在增持人民币与欧元资产。桂林认为,中国债市有望在未来3年至4年迎来新一轮持续的资金流入。

“美元资产的不确定性促使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重新寻找非美元避风港。”桂林表示,最近几个月,包括欧洲、美国的投资者,都在考虑要不要把美元资产分散化到非美元的资产,中国债券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的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的全球政府债券指数、富时罗素的世界国债指数,外资流入量激增。“债券通”机制的推出也进一步优化了投资渠道,推动了大量被动资金流入。

“外资在境内债市的占比仍处于低位,这意味着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桂林表示,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境内债券或将值得被重新评估。

未来或拓展至信用债

在中国债券市场当前结构中,利率债占比约62.3%,信用债占比约37.7%。其中,利率债主要由中央、地方政府及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构成;信用债则主要包括国企和非国企发行的信用债券等。

外资机构仍偏好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约3000亿美元配置于中国国债,1000亿美元配置于国开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债,另有数百亿美元流向银行大额存单。”桂林解释,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债市仅始于2016年CIBM渠道开放,投资者会先买入熟悉、安全的品种。

未来外资机构的偏好或拓展至信用债及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ABS)。桂林透露,瑞银的境外客户已开始深入研究中国信用债及ABS等品种,信用债具有绝对收益率优势、ABS具备多样化底层资产优势,预计将成为下一阶段外资增配的方向。

目前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大多是中长期配置。桂林解释称,外资机构的主力是大型央行、养老金、保险公司等专业性机构投资者,偏向中长期配置。同时,人民币债券纳入三大全球指数后,被动资金持有的指数基金也往往是中长期配置。此外,中长期配置往往能享受低相关性、低波动性、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的好处。

看好人民币资产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机构来说,具有规模大、开放度高、相关性低、波动率低等多重优势,在此背景下,“第三波配置浪潮”才刚刚开始。

除了瑞银,多家外资机构也看好中国债市的机遇。联博基金固收及多资产市场策略负责人骥宇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对资金面依然有所支持,在资金面出现收敛时往往会通过增加净投放的方式进行呵护。

在配置策略上,骥宇介绍,考虑到中国利率债的中长久期品种与短久期品种之间的期限利差有所回暖,而信用债的信用利差继续处于相对低位,投资者或可择机增加对中长久期利率债的关注,同时降低信用债的久期敞口。

在宏观和政策利好因素的支撑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变得日益突出,更多外资“新面孔”陆续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7月24日,摩根士丹利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期限5年,发行利率1.98%。7月下旬,宝马集团成功发行年初至今首笔总规模35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及三年期人民币债券。

自今年6月份以来,受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外资发行人和投资者多元化融资渠道需求的驱动,熊猫债发行量激增。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为1166.50亿元。其中,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熊猫债发行活跃,发行金额占比达50%,较2024年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

中诚信国际团队认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吸引外资主体的因素包括募集资金使用灵活、政策支持、避险属性等,其本质原因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随着更多发行人和投资人的参与,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继续提升,将有利于外资机构首次融资和再融资。

  • 相关阅读
  • 第11号台风“杨柳”在福建漳浦再次登陆 水利部门全力做好防御措施

    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台风级)于8月14日0时30分前后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风速23米每秒)。受其影响,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将迎来强降雨和河流涨...

    时间:08-14
  • 台风“杨柳”登陆 双预警齐发

    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的中心已于今天(8月14日)00时30分前后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强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今天...

    时间:08-14
  • 特色产品成“香饽饽” 快递+电商点燃高原经济

    “墨脱石锅主要的特点就是耐高温、散热慢,保温性能极佳,很适合烹饪,可以说,它就是大自然对我们西藏的一个馈赠,家人们抓紧下单呀,快递直接送到您家。”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一家墨脱石锅加工厂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竹林妹正...

    时间:08-14
  • 支持设备更新!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

    时间:08-14
  • 1880亿元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下达

    原标题:1880亿元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下达  本报北京8月13日讯(记者顾阳)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于近期下达完毕。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

    时间:08-14
  • 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原标题: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总体...

    时间:08-14
  • 上证指数创44个月以来盘中新高

    原标题:上证指数创44个月以来盘中新高8月13日,A股继续震荡走高,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达3688.63点,刷新44个月以来新高。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3日,A股总市值达到98.4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4.7%。银行、电...

    时间:08-14
  • 两个“2万亿元”透露出什么信号

    原标题:今日视点:两个“2万亿元”透露出什么信号A股市场近期接连迎来“里程碑”式突破,点燃了市场热情。8月13日,沪深北三市全天总成交额达2.18万亿元,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元上方;上证指数盘中触及3688.63点,创2021年12...

    时间:08-14
  • 多地住房公积金支持支付首付款

    原标题:多地住房公积金支持支付首付款本报记者 张芗逸 8月13日,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消息称,天津市推出购存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新举措。 当前,住房公积金政策已成为各地支持住房消费的重要抓手,除支持支...

    时间:08-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