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见证中国技术进阶的窗口

2025-08-18 09:10:00

来源:科技日报

当10台机器人在绿茵场完成无人工干预的攻防转换;当百米竞速机器人通过运动控制精度冲过终点……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秀,更像一把标尺,丈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赛场的跃迁速度。

2025年,被业内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北京接连举办机器人马拉松、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中国。这三大赛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还成为产业实力的“展示窗”,既彰显我国在该领域话语权的提升,更预示着未来行业标准制定中的先发优势。

赛场内外,机器人迭代的表现令人瞩目。从最初步态蹒跚、动辄摔倒难起,到如今大步流星、自主完成复杂任务,技术正从“单项突破”迈向“综合能力跃升”。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让这场赛事成为呈现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最佳展台。

从技术维度看,赛事本身就是对机器人能力的“压力测试”。不同比赛项目,从不同维度对机器人能力进行了检验。在这场全球首个机器人“奥运会”上,半程马拉松挑战能源与步态协同,自由搏击则需要环境感知与快速决策的结合,全球首场全自主5V5足球赛,直指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的技术高地。这些突破背后,是我国在机器人整机设计、传感器融合等核心领域的持续创新积累。

280支参赛队伍中,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动尤为亮眼。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基础研究提供源头活水,天工、宇树科技等企业推动成果转化,这种“双向奔赴”正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当然,赛事也反映出机器人在运动灵活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但技术迭代需要“试错场”,更需要“成长观”——每一次失误与改进,都是向成熟迈进的阶梯。当下技术虽显“稚气”,但持续突破的势头,已然描绘出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的未来图景。(华凌)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