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院士田间阅卷 小院竞优兴农

2025-11-24 17:35: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11月的海南,午后的阳光依旧炽热。在东方市有机循环利用科技小院的发酵试验棚内,湿热的空气中夹杂着轻微的有机肥气息。

“你们最大的科技创新点,体现在哪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领衔的“院士飞行团”围在一套设备前,向小院研究生韩澍抛出犀利提问。

韩澍胸有成竹地回答:“这套高温好氧分子气流膜发酵系统,能把热带农业废弃物堆肥周期从数月缩到数周,还能控臭气、防渗漏。”

海南东方有机循环利用科技小院学生正在向张福锁及评审专家介绍其主导研发的有机肥。王晓摄

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特殊考试”,是第三届“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全国赛阶段的场景。据了解,本届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247支团队报名参与,历经资格审查、初赛和五场组别赛的层层筛选,29支优秀团队脱颖而出,迎来了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团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覆盖北京、吉林、云南、重庆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评审团不仅要综合评估科技小院的运行状况、项目实效、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反馈,更要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热焦难”问题提供定制化指导方案,让科技成果真正贴合乡村实际需求。

“院士飞行团”实地评审的模式,是本届大赛的一项赛制创新。评审专家们不讲空话套话,直击核心问题。比如本次考核现场,“这片叶子的叶脉发黄,请你来诊断一下这是什么问题?”“请马上说出你服务过的5个村民的名字。”

这些“灵魂拷问”倒逼参赛团队扎根一线真干实干。“只有你真干了,才能回答上来。在科技小院,学会理解老百姓的艰难,发自内心想帮助他们,这是最值钱的本事。”一位评审专家的话道出了考察的初衷。

在海南东方,当地热带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每年数十万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难题日益凸显:既污染环境,又影响耕地质量。针对这一痛点,小院团队研发的高温好氧分子气流膜发酵系统精准破题,不仅将堆肥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有效控制了污染,其生产的高品质有机肥在百香果种植对比试验中,还实现了“成本最低、效果媲美昂贵产品”的亮眼表现。

张福锁高度评价这一小院的“工农结合”特色:“打通了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的壁垒,实现了‘需求—产品设计—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反馈优化’的全产业链贯通,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这样的技术突破与落地成效,背后离不开学界、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协同助力。作为连续三届科技小院大赛的支持方,拼多多深度参与赛事策划、评审、考察全流程,依托“千亿扶持”计划,一方面为赛事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入围项目的技术成果与市场精准对接,打通“研产销”链路。

“从支持绿色吨半粮肥料研发,到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再到助力优质农产品上行,我们的助农逻辑已从‘解决销售问题’升级为‘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科技小院共同搭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兴农平台。”拼多多科技小院项目负责人表示。

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沈其荣与科技小院师生进行交流。王晓摄

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百香果种植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与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交流时表示,科技如何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而科技小院在其中承担了关键角色。这些扎根乡村的“创新摇篮”,不仅让学生“眼睛有光、脚下有劲、心里有办法”,更让农业技术真正扎根田间、传到农民手上。

“如今,科技小院正从2.0、3.0版本向4.0迈进,未来还将向东南亚、非洲等全球南方地区推广,为全球土地的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提供中国方案。”张福锁表示。

院士田间“阅卷”,阅的是科技兴农的实效;小院同台“竞优”,竞的是乡村振兴的担当。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乡村振兴的动力也将更加充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