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任妍)11月27日,记者从中国信通院获悉,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首次集体亮相,共同发布“领航行动计划联合倡议”,以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探索未来的行动和决心,加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的最高层级,此次入选的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覆盖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四大关键行业,集中展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成果。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会上发布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发展趋势与思考》报告显示,这些领航企业正引领创新范式、生产方式、供应链形态的全面变革,通过构建数据、模型、知识深度内嵌的新型制造体系,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在装备制造领域,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智能化全流程模式大幅降低宇航产品发射成本,徐工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5%,上汽通用五菱全球首创的智能岛模式实现24款车型柔性混流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达98.8%。航空工业成飞则深化5G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构建起高端复杂装备“柔性、敏捷”智能制造新模式。
原材料行业中,宝钢借助人工智能预测式制造使硅钢成品库存下降超50%,南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特殊钢订单准时达成率98.5%,镇海炼化的全局智能控制让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中海油“深海一号”更是以全业务孪生模式实现深海能源远程无人化运营,显著降低用工成本。
电子信息领域的海康威视、长飞光纤、京东方等企业,通过自研核心技术实现柔性化定制与高效生产,其中长飞光纤将产品研发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3个月,京东方生产OEE近90%,产品综合良率超98.7%。消费品行业的海尔中央空调与格力电器,通过智能协同模式分别实现库存周转率提升116%、人均制造效率增长200%的亮眼成绩。
据悉,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以来,全国已建成先进级智能工厂700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500余家。2025年,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名单正式公布,共有15家工厂入选,标志着我国智能制造已进入从数字化、网络化迈向智能化的关键跃升期。
随着“领航行动计划”的推进,领航级智能工厂将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以更高站位、更深层次的协同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智能制造样板,打造世界级标杆工厂,为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