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如是
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市场迎来强势复苏,免签政策的持续发力成为核心引擎。11月27日,深圳边检总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深圳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6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3.4%,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免签入境外籍人员占入境外籍人员总量近60%,同比增长超133.3%。
11月20日,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报称,截至11月19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外籍旅客数量突破100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39.6%;其中享受免签入境外籍人员35.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4%。同时,麦高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以来,浦东机场和首都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也持续回升。
入境游持续火热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以及离境退税、电子支付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往来政策的推出,外籍旅客来华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热情持续高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同比增长38.54%。其中,韩国游客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22.09%。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北京入境游的外国人人数累计达375.85万人次,同比增长45.1%;从客源来看,亚洲和欧洲是主要客源地区且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49.6%和48.6%。其中,韩国、越南、缅甸等游客量同比增速较快。
11月28日,在昆明老街上,往来许多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游客;其中,部分游客已从短暂停留的观光者,转变为扎根中国、深度融入本地生活的长期旅居客。
“我来昆明已经一个多月,这次本来是探望朋友,后来受他影响,就一起留下经营老街旁的‘鸡肉卷’小店。”来自约旦的塔勒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从我的家乡来中国非常方便,我来过中国很多次,已经去过广州,接下来还将继续我的旅程。”
产业调研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证券日报》表示,近年来,中国免签“朋友圈”正不断向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拓展,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型开放举措,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将“入境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入境游持续火热,多行业也积极响应,调整相应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深圳机场新开通的国际客运航线已超10条,下一步还将新开往返澳大利亚墨尔本、马来西亚古晋等航线,国际及地区通航点将突破60个。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突破1万家。
让“流量”变“留量”
为进一步推动入境旅游市场繁荣,多地文化和旅游局、旅游企业持续创新入境旅游产品,为游客创造更多选择,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周鸣岐表示:“新一代入境游客的期待,不是标准化的旅游服务,而是能够触摸当地文化脉搏的深度体验。”
在上海朱家角古镇,“老宅子、园林、手摇船,是外国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最近我们就凭‘果冻河’实力出圈。”上海朱家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11月18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域见上海”第一届旅游攻略超级大赛(第一季)启动,推动上海“全域旅游”“多日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广东不仅是游风景名胜,更是一种沉浸式的、充满张力的生活体验。”华南师范大学李军教授分析道,从清晨茶楼的热气蒸腾到深夜食肆的烟火缭绕,从千年商都的历史沉淀到湾区科创的时代脉搏,广东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中国。这种基于日常生活的强大魅力,超越了任何精心编排的旅游线路。
10月22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入境游指南》,其中,包含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涵盖交通出行、景点推荐、美食地图及实用贴士,为全球游客提供权威参考。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不满足于传统的观景路线,而是对当地文化深度游、生活体验游更感兴趣。夜市中,当地民众自发跳起的民族特色广场舞,就能吸引许多外国游客驻足。”西双版纳悦景国际旅行社导游陶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披露,云南以“自然探索+民族文化”为基底,规划亲子游主题线路;融合国潮推出“国潮茶咖”工坊;推出“一程多站·跨域联动”精品线路,串联北京、上海等城市与云南,打造“都市潮流+边疆秘境”反差感旅行体验,要将远方的客人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