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发展的影响下,2004年全年,北海市完成了地区生产总值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时北海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在郁鸿胜看来,北海解决房地产后遗症是比较彻底的,北海市当地政府在处理历史遗留工程方面做得非常好。控制了银滩周边泡沫型的房地产,清理、整顿、调整、梳理了已经被证实的泡沫地产和房产的批复批文。
但是,该时期地产经济在整个北海经济中处于一枝独秀地位,导致北海经济严重依赖地产业。而且,这一期间几乎没有大的地产商入驻北海,都是中小地产企业操盘造势。
进入“十一五”期间之后,北海房地产业再次升温。2006年新开工项目77个,开工面积111.8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7.14%和17.18%。
2007年,全国地产的再次火爆,让一些接盘过那些烂尾楼的个人和企业爆发。2008年,北海房地产开发销售形势走稳,完成投资39.24亿元、增长62.18%,房产交易面积118万平方米、交易额23.3亿元。
整个“十一五”期间,北海房地产业总共完成投资232.2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倍。
与此同时,北海市政府开始基于其它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步努力摆脱房地产带来的后遗症。
2010-2012年中国房地产走过史上最严政策调控的时期,北海的地产经济经过数轮的整顿、治理和规划之后,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加上北海经济已经不再依赖单一的地产,此轮的调整对北海影响非常有限。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北海楼市在旧政新压下表现还算出色,成交量高位运行。在高成交量的带动下,2013年1-6月份北海楼市供应量也有积极的表现,根据北海房地产交易网的监测,2013年1-6月份北海住宅新增面积为1147515平米,同比增加了50.62%;2013年1-6月份住宅新增套数为12073套,同比增加47.09%。
郁鸿胜表示,北海临近南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房地产业能够融合观光、休闲、旅游等地方元素,而这很可能将成为未来北海的一个亮点。
但是,目前北海地产业的集中度依旧很低,大型品牌企业、高端楼盘、大盘依旧很少,小而散特点较为明显。
对于当前的执政者而言,旧的“烂尾楼”问题虽然已经消化,但也必须承认,北海市地产业还会进入新的盘整期,如何让小型地产企业逐步退出,以提升房地产业的品质将成为下一个考题。(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