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家居  »  房产  »  房产资讯

“中国式养老”多重困局待解:人多钱紧资源少

“中国式养老”多重困局待解:人多钱紧资源少

2013-10-15 09:42:49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国首个法定意义上的老人节,有关养老的话题备受关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境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困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紧张,养老金面临缺口及保值升值难题……如何破解种种困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正日益加深,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迎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可谓形势逼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新网记者说,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中国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大增加。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的空巢老年人口数量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

  唐钧指出,中国正遭遇“4—2—1”的家庭赡养困局。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在房价、儿女抚养费用不断上涨以及就业竞争等社会经济压力下,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弱化,“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正受到冲击。

  李迎生告诉记者,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料上,受时间、精力、金钱所限,照顾父母令相当一部分人群有心无力。现在很多“独一代”不仅无法“养老”,甚至要“啃老”,有些老人甚至无奈地调侃:“养儿防老”现在成了“养老防儿”了。

  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紧张 面临“十年等一床”窘境

  多位专家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在家庭养老功能面临弱化的同时,机构养老服务也面临着供需矛盾紧张,养老机构数量不足,设备缺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唐钧指出,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这正是所谓的“未备先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也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养老服务资源并不充足,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中国近2亿老年人口相比,截至2012年底,中国4.4万个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为416.5万张,供需矛盾可见一斑。

  李迎生指出,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公办养老院由于有国家补贴,设施条件好,费用低,大家都想去,但是很难进,甚至出现了“十年等一床”的情况,而私立养老院条件比较好,但价钱太高,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承担得起。

  唐钧表示,现实情况是,公办养老院住得满,而民办养老院空床率比较高。对民办养老院,目前政府虽然也会给一点补贴,但数额很有限。所以,民办养老院只能走市场的路子,成本比较高,收费也比较高,所以就住不满,空床率比较高。核心提示: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国首个法定意义上的老人节,有关养老的话题备受关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境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困局。

  养老金制度碎片化 面临缺口和保值升值难题

  除了老年人口多、养老资源少,“钱紧”也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瓶颈之一。李迎生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挑战,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未来养老金出现缺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 委员称应激发民间力量参与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中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国家人均1万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今年政府...

    时间:03-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