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最渴望的不是特殊关怀,而是公平待遇。”张可说,歧视会造成社会隔离,带来怨恨甚至报复,迟早我们都会遭殃。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艾滋病诊治也要逐渐转到常规化医疗,把艾滋病人当成普通的传染病病人来看待。
调查显示,73.6%的人支持将艾滋病纳入大病医保。
孟林觉得,要创造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不受歧视的环境,政府应该首先彻底清理歧视性规定。比如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第十八条规定“艾滋病不合格”,这不仅对艾滋病感染者关上了当公务员的门,而且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很多企事业单位也出台类似规定,严重阻碍了感染者的职业选择。其实,大量感染者可以胜任各种工作,同样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普通人能为艾滋病防治做些什么?通过搜狐网进行的调查中,84.5%的人首选“采取自我防范措施”;82.3%的人选择“掌握艾滋病基本知识”;74.6%的人选择“保护好自己和家庭”。接下来还有:不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51.1%);做艾滋病防治志愿者(27.1%)等。
孙宏涛指出,目前艾滋病正从所谓的吸毒、同性恋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每个人洁身自爱,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一环。艾滋病宣传不能只有一天,当艾滋病在人们心里变得“可防可控不可怕”时,社会歧视才会有很大改变。
调查显示,如果身边有艾滋病感染者,81.4%的人确信自己能做到不歧视并愿意和他保持正常交往。
做过艾滋病防治志愿者的北京市民谢庆庆希望,防治艾滋病民间组织进一步加强管理,真正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需求出发开展工作。她曾参加“我在香港有个家”活动,一些香港的家庭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带到自己家,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这让她十分感动。她永远记得,一个因为艾滋病感染长着红斑的小男孩,拉起自己的手欢天喜地走向香港地铁的场景,在这个孩子的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