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这个字。这是因为,亚洲人体质相对较弱,吃热食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帮助人们御寒保持体温。可有人觉得只有让滚烫的食物在食道里走上一趟儿才爽。滚烫的火锅和麻辣烫一下肚,身子也跟着暖起来。可是长期吃烫食,不但易引发口腔溃疡、牙痛、消化不良,还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吃得消?吃不消!
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摄氏度,所以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摄氏度,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摄氏度。在接触到75摄氏度左右的食物时,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幸好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受伤的组织会及时的脱落、增生、修复,所以偶尔一点点的轻伤可以很快恢复。
而那些经常吃烫食的人,情况就不同了!口腔、食道黏膜在不断的热刺激下,一直重复着上面的修复过程,黏膜也就不停地增生增厚。增厚了的黏膜对热刺激的反应逐渐降低,可爱吃烫食的人却一直追求感受到饭食的高温度这件事,如此陷入一个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要吃烫食的恶性循环。
损害食道黏膜 后果严重
由于长期吃烫食,黏膜接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就会逐渐引发口腔溃疡、食道溃疡和食道炎等问题。
除了食道外,滚烫的食物对牙龈的伤害也很大:食物太烫,牙龈会被烫伤。可还来不及修复,又一批烫食进口了。长期下去,就会引起牙龈溃疡。长期的烫食还会引起牙本质过敏,引发过敏性牙痛。
食道在烫伤后,只好不停地增生修复。在这样一次次的伤害——增生——修复过程中,增生的细胞中会渐渐产生出一些坏分子,也就是形态、功能不正常的“异形性”细胞。当这些不正常的细胞多了,恶变也就发生了。食管黏膜上皮的表面就会出现癌肿,随着癌组织的不断壮大,癌肿侵占食道的空间也越来越多,很多患者都是感到吞咽困难或有异物感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候一检查却发现是食道肿瘤!总的来说,吃与体温相近的食物是对人体最好的。(商洛之窗 作者: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