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癌症”隐患有哪些
三、滥用漱口水恐致癌
漱口水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新型口腔卫生用品,根据功能不同,主要可分为保健型和治疗型两大类。治疗型漱口水在医院可以进行处方销售,它能针对口腔某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人们在超市接触较多的漱口水则基本为“消字号”产品,此类漱口水以其能在几十秒内快速清洁口腔、令口气清新等特点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其实,无论是保健型还是治疗型漱口水,都不适合在非医生指导情况下长期大量使用。
一项以3210人为对象的国外医学研究显示,每日使用漱口水是头部及颈部患癌的一项“重大风险因素”。漱口水所含酒精可以令尼古丁之类的致癌物质更易渗过口腔黏膜造成伤害。此外,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在漱口时可以积累在口腔内,这种有毒的副产品也能致癌。
在国外,有些颇受欢迎的漱口水酒精含量高达26%,甚至超过红酒和啤酒。虽然喝酒和吸烟也容易导致口腔癌,但是漱口水的危害也不可小视。人们喝酒时一般一口咽下,或者边喝酒边吃饭;而使用漱口水时则是让它在口中停留许久,其中的酒精很容易变为乙醛。如果人们既喝酒又使用漱口水,那他们患口腔癌的几率将增加9倍,如果既吸烟又使用漱口水,患口腔癌的几率会增加5倍。

生活中“癌症”隐患有哪些
欧阳学农主任认为,虽然没有漱口水与口腔癌之间直接联系的确切证据,因为许多人使用漱口水通常是因为他们的口腔不清洁,因此,无法肯定说究竟是漱口水还是口腔卫生问题引发口腔癌。但基于漱口水使患口腔癌的风险增加,也应该停止使用。
漱口水作为化学药剂只能成为偶尔使用的辅助剂。只要人们每天坚持用正确方式刷牙,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就不需要使用漱口水。
注意:防口腔癌一定要戒烟戒酒,注意补充维生素A、微量元素,以免因营养摄取不平衡,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增厚、损伤,为口腔癌发生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如果口腔内频频出现小溃疡、小肿块、口腔黏膜白斑等,就是口腔癌发出的报警信号,需尽早进行诊断。

生活中“癌症”隐患有哪些
四、舌尖上的癌症
1、酒精:已确证可增加口腔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绝经前乳腺癌、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
为什么酒精会导致如此之多的癌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郝纯毅告诉记者,其实国外有研究发现,酒精就像致癌物的“催化剂”,它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能促使致癌物癌变,还能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此外,酒精的强刺激性很容易对人的消化系统造成创伤,让身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美国丹佛癌症检测中心就曾提醒大家,每天喝3次酒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而医生在临床中也发现,大量饮酒的人容易患上食道癌。
2、黄曲霉素:已确证增加肝癌的风险。
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剧毒物氰化钾的10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坚果上滋生,一般的水洗、烹调难以去除。郝纯毅解释,黄曲霉素主要与人体中蛋白质和DNA结合,所以对每一个器官都有可能造成危害。由于毒素容易在肝脏内积累,因此对肝脏的毒害最大,只需要1毫克/千克的剂量,便可诱发肝癌。但在干燥的环境中,黄曲霉菌不容易生长。所以他建议大家,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尽可能不囤积食品,不吃剩菜剩饭、霉坏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