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血报告显示血型为B型,献血证却标为O型,她担忧会给用血者带来危险。记者邵权达摄
市民疑血站出错 血站称手指采血只是初筛 需正反定型才确认
昨日,今年43岁的西安人郑女士致电本报称:自己是B型血,去献血时,采血证显示却变成了O型。她感到奇怪的同时,更担心自己的B型血会错误地输入O型血病人的体内。对此,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血型初筛时不准确并不奇怪,血液采集后,需要通过正反定型检测才能最终确定血型。
上月27日中午12时左右,郑女士来到停在广州市荔湾区一商场门口的献血车献血。然而,当她拿到献血证时,她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因为献血证血型一栏里赫然显示的是“O型”,而她“自从生出来就是B型血”。
“难道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血型也会变吗?”“我这个B型血的人献的血会当做O型血用在O型血的病人身上吗?”“那会害人性命吗?”有着一连串疑问的郑女士拨通了本报的电话。
“一个人的血型,不可能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改变而改变。”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介绍,而一个人血型的最终确定,需要通过正反定型检测的方法来保证准确性。
付涌水说:“采血车在外面采血时,工作人员只是通过手指采血用凝集试剂进行初筛。”他说,这种初筛是用肉眼根据受检者的红细胞与定型试剂血清的凝集情况来判断血型,而这种凝集情况会因为当时的气温等原因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当时的凝集弱,就可能出现误判。
付涌水说,出现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除了这种受制于检测条件的技术因素,也可能是被检者自身血型抗原或抗体存在问题。受检者血型抗体量合成不足或抗体丢失、红细胞自凝引起全凝现象、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不规则抗体、血浆成分异常等,都可能导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对于郑女士担心可能会将她的B型血误输到O型血病人体内的问题,付涌水说,血型鉴定错误确实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为确保安全输血,对每一个采集回来的血液,都要求必须使用正反定型方法来保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付涌水说,所有从献血点采集回来的血液,回到血液中心后,都必须重新用机器进行正反定型,而且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检测两次,确定最终的血型。“因此,给病人输错血液的情况不可能发生。”他说,广州血液中心每年几十万份的样本,从来没有出现过血型输错的问题。 (记者黄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