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第23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但是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为9240万人,这一数字是2002年的3倍,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高达15.5%。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选药?相关专家近日给出了指导,建议糖尿病患者应个性化用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应该使用不同的药。
降糖不再是单一目标
目前,糖尿病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最新的理念不再以降糖为单一目标,而需综合考虑肝肾功能、低血糖、体重增加、心血管风险、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
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合并高血脂或高血糖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仅以单一的降低血糖为目标是无法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的。
对老年和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加严重。低血糖的反复发生增加了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心血管风险。它最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医疗花费增加。重度低血糖还与死亡率增高相关。因此,低血糖风险最小化是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标准应该适当放松。因为65岁以上的很多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状况不佳,特别是发生过心梗脑梗的人,更要注意规避低血糖的风险。要像重视高血糖那样重视低血糖,原先的治疗更强调血糖达标,但是事实证明并没有降低最终的患者死亡率。现在更强调个体化治疗,如果不安全,宁可不达标。
尽量挑选不经肝肾代谢的药物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降糖药物在内的大部分药物一般都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经过肾脏清除。肝肾功能损伤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会相应增加,如低血糖发生风险(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因此,有些降糖药在肝肾功能受损时需调整药物剂量,甚至要避免使用某些经过肝及/或肾代谢排泄的种类。但是,临床应用中根据肝肾功能调节药物的使用,剂量往往被忽略,因此,需要既保证疗效又不需根据肝肾功能调节剂量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此外,正在进行降糖治疗的出租车司机,特别是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买一包糖放在车里头,以防出现低血糖症状,以及可能由此诱发的癫痫、心房纤颤等。音乐家现场指挥、领导演讲等场合,患者更适宜服用抗高血糖口服药物,或者是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糖不允许低于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