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广州医生发现结直肠癌潜在新标志物 有助早筛查

广州医生发现结直肠癌潜在新标志物 有助早筛查

2014-06-02 08:58:00

来源:广州日报

    57%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已发生转移,新发现可促使高危易感人群进行早筛早查

    (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黄贤君)广州医生可能发现了基于广州样本的新的结直肠癌标志物。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以副院长、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徐学虎率领的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miRNA(一种小分子核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其中有17个miRNA具有作为结直肠癌的临床筛查指标的潜能,这就意味著作为组合,它们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这一系列研究日前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和中华系列核心期刊杂志上。

    据悉,近10年来,广州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了44%。更为遗憾的是,57%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已发生转移。新发现可促使高危易感人群及早进行早筛早查。专家提醒,初次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者需每6周复查1次,若连续12周保持阳性应进行肿瘤的定位检查。

    广州男性结直肠癌

    发病率十年上升44%

    徐学虎介绍,根据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上月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比欧美提前约10年,上海每天诊断出16例结直肠癌,有8人死于结直肠癌。而在广州,癌症发病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鼻咽癌,其中,广州居民结直肠癌发病率突破45/10万,在全国31个肿瘤登记点中发病率位居第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近10年来,广州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了44%,居于发病的第二位,死亡的前三位。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徐学虎介绍,他领衔的广医三院胃肠外科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57%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就已经发生了转移。”徐学虎说,“能够发现并运用可靠的联合、序贯、非侵入性的新检测手段,对结直肠癌高危易感人群实现早筛早治,一直是我们胃肠专科医生的梦想。”

    新成果:发现多个

    结直肠癌的潜在诊断标记

    徐学虎介绍,miRNA是一种非编码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相关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的单链小核糖核酸,在人类体液内稳定存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调控作用。

    徐学虎的研究团队通过建立规范的生物标本库,对广州地区的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547个miRNA的表达水平进行高通量数据分析,发现其中有17个miRNA在结直肠癌中具有显著的异常表达,这就意味着miRN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种密切关系。在这些miRNA中,有两个miRNA具有作为结直肠癌的临床筛查指标的潜能,这些都对促进发现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很有帮助。

    意义:可能发现

    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徐学虎介绍,这项基于广州地区患者样本的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如果miRNA的诊断最终能够应用于临床,将很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他说,比如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和组合的变化,对结直肠癌高危易感人群进一步制订详细检查的时间表。“也就是说,抽点血就能进行检测。”

    当然,徐学虎也承认,这项发现距离投入临床应用的路还很漫长。“如果研究能成功,这就意味着它们的组合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的潜在诊断标记,即结直肠癌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早期发现:三类标志物

    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徐学虎介绍,其实,结直肠癌并不是突然发生的,通常有一个“正常黏膜-腺瘤-癌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长达10~15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主要为大便规律性、大便性状等改变,如大便不规律、烂便、大便形状改变等,但这些症状都非常隐匿,并不明显,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视。另一方面,目前临床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各项筛查手段,因为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限,临床应用效果也不尽理想。

    有什么方法能够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呢?对于有症状和肿瘤风险的易感人群,徐学虎推荐目前在临床成熟运用的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糖类抗原标志物和其他蛋白质类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方法,他认为,这可提高结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

    他说,特别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经过医生详细问诊获得一手临床资料后,进行定期跟踪观察,同时帮助患者排除影响因素,如肝功能损害、并发症、强烈治疗作用、药物影响等,这种联合检测方法是解决目前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强,甄别出可疑证据的有效保健方案,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

    徐学虎特别强调,对于50%的病患来说,准确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将比其他检查至少早10个月预示肿瘤的进展。“例如CEA血清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的复发,提示可能比出现临床信号或用医学影像方法检出早3~6个月,甚至可以作为是否值得二次手术的必要性提示。”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重要战机”。他提醒,初次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者,需每6周复查1次,若连续2次即12周保持阳性,应进行肿瘤的定位检查。

  • 相关阅读
  • 饮用牛奶应注意哪些事项?

      商洛日报 (雷亚军)不宜空腹饮。不少人喜欢将牛奶煮沸后,放凉饮用,视同一般的饮料、果汁,这样虽然方便了,但空腹饮奶使牛奶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过快地进入排泄系统,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全面吸收。饮牛奶前...

    时间:06-05
  • 康美之恋健康云体验升级 平台全面开放

    5月28日,康美之恋健康云改版上线!新版网站的内容更丰富,页面更美观、直接,更有利于广大用户体验。同时,供应商平台全面开放,推出的“全免”入驻政策,让广大医药商家拥有实现“电商梦”的机...

    时间:06-03
  • 川南进入高温酷暑模式 医生教你如何防暑降温

    专家简介: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生。谢守勇:多喝水、少吃多餐、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使用冰袋降低皮肤温度、用凉水冲手腕等方法措施都是非常实用的防暑常识。...

    时间:06-03
  • 健康提醒:莫名骨痛,务必警惕

    罗阿姨年初起经常胸痛,以前有心脏方面的小毛病,一直服用心脏病药物,因此没有引起重视,前段时间,她痛到背都直不起来,来到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就诊。林圣云提醒,中老年人莫名的“骨痛”一定要注意,不一定是年岁大骨质疏松或脊柱疾病等引起,一定要到医院检查。...

    时间:06-03
  • 鼻塞难眠记忆力下降 高三男生高考前紧急治鼻炎

    鼻塞、彻夜难眠、记忆力下降,18岁的冯伟高考前饱受鼻炎困扰。耳鼻喉科主任袁琨说,像冯伟这样高考前来医院治疗鼻炎的高三考生每年都会遇到。...

    时间:06-03
  • 药吃几颗何时吃 “服药日志”解决老人“吃错药”难题

    医生给患者开药,一般药房会在瓶上划上几杠,如“速尿片20mg,2/日”,表示该药一天吃两次,一次一片。省武警医院综合科接诊的多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从2005年起,科主任田翔开始书写“服药日志”,清晰注明早、中、晚要吃哪些药,分别吃几片。...

    时间:06-03
  • 咬肌抽搐导致“大小脸” 伴痉挛的三叉神经痛要及早就医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邓奕茂)来自肇庆的17岁少年小李(化名)从小右侧咬肌经常不由自主颤动,多次被人误会是在咬东西,更麻烦的是常年的颤动导致他右边咬肌异常发达,整个面部肌肉往右边拉纤,变成“大小脸”。专家提醒,像类似的伴有痉挛的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及早就医,避免由于长期痉挛而导致面部肌肉变形。...

    时间:06-03
  • 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为脑瘤

    (记者张秀兰)在5月28日第六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在北京开展了主题为“没有障碍的世界”系列活动。...

    时间:06-03
  • 多数戒烟门诊“名存实亡” 戒烟药物费用高难入医保

    计划在年内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首次将“戒烟服务”纳入地方控烟立法。全国统一的戒烟服务热线12320,目前也能够向公众指引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戒烟门诊和戒烟服务。...

    时间:06-03
  • 北京打掉特大制售假药团伙 空胶囊壳装原料

    (记者王昊男)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了解到:日前北京警方打掉一销售网络覆盖十余省市的特大制售假药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扣假冒降糖宁胶囊、通脉降糖胶囊等各类假药20余万粒及大量假药包材。经审查,2013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徐某等人购买假药包材及原料,在租住地将假药原料装入空胶囊壳及无标识白药瓶。...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