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6月16电(见习记者 邵思翊 实习生罗雅迪)“选派专家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工作,既是一项人才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6月16日,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姚志文在“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到欠发达地区服务交接活动上这样表示。据了解,为了解决欠发达地区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浙江省选派了一批教育、卫生专家,组成“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帮助工作。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的支持力度。“人才强省”专项资金每年单列一块,专门用于资助欠发达地区培养引进急需人才,累计下拨资助经费已达4000多万元。2007年,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实施支持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希望之光”计划,每年组织开展一批人才培养引进、专家服务等项目。
但是目前,浙江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队伍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其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近些年教育、卫生系统的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一些地方骨干教师、医生流失较为严重。
“按照医改的要求,现在每个县都已经有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但是在学科、在人才方面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导致许多群众要到市里或省里看病,客观上加大了群众看病的负担。”16日,在“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到欠发达地区服务交接活动上,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平表示。
因此,为了多培养和引进一些好老师、好医生,提升欠发达地区教育及医疗的整体水平,浙江省选派了一批教育、卫生专家,组成“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帮助工作,用3-6年时间,通过专家团队的学术指导、专业培训和技术帮带,提高受援地急需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6月16日,首席专家、选派单位代表、受援单位代表聚集在“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到欠发达地区服务交接活动上开展交流,这标志着专家团队开始实行性运作。
那么,这项既是人才工程又是民心工程的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既‘输血’,又‘造血’,是我们派专家团队的主要目标。”姚志文在交接活动上表示,在尽快为欠发达地区输送一支骨干人才队伍的同时,还要立足当地培养一批优秀专业人才。
姚志文还提出,专家团队要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不仅是教好学生、多看病人,而且要搞好“传帮带”,帮助受援单位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当地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建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这引起了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的共鸣。他认为,对于“希望之光”专家团队的接收地应该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着眼于全县师资队伍的提升,利用“传帮带”、开设公开课等形式,引进优秀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既“输血”又“造血”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在各有关单位、学校、医院和市县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动员、推荐、遴选,首批8个专家团队人选已经确定,即将赴受援县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成熟后将进一步推开。8个试点专家团队中,衢州市2个,丽水市2个,温州、金华、舟山、台州各1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