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我国科学家开辟全新细胞炎性坏死研究领域

我国科学家开辟全新细胞炎性坏死研究领域

2015-09-17 08:03:00

来源:人民网

    “这项原创性极高的研究工作揭开了在炎症领域潜伏多年的‘黑匣子’,是炎症领域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非凡的重要性’!”获得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的4位审稿人如此评价的,是伦敦当地时间9月16日下午6时(北京时间17日凌晨1时)在该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长文,其内容是解析细胞炎性坏死关键分子机制,通讯作者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博士。

    据悉,该发现破解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难题,为治疗痛风、败血症和家族性地中海热等免疫疾病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细胞炎性坏死研究领域。

    重要

    了解细胞炎性坏死的分子机制,对自身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邵峰介绍,在成年人的身体里,每天大约有500亿—700亿个细胞死亡,大部分是细胞主动“自杀”。这种细胞“自杀”有助于人类去除机体内已完成正常生理功能、不再需要的细胞,控制癌细胞繁殖或其它已发生功能紊乱的细胞。同时,细胞“自杀”也是清除各种微生物病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

    “细胞‘自杀’有几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叫细胞炎性坏死(学名为细胞‘焦亡’)。”邵峰说,这种细胞死亡可以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外在症状包括发烧、红肿、疼痛等。

    “细胞炎性坏死和发炎在人类身体对抗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想象一下,细胞是一个‘小房子’,病原体躲进‘小房子’,在里面复制、繁殖,最终可能导致细胞和机体功能紊乱、感染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小房子’炸开,让病原体暴露出来,同时释放信号招募、激活身体免疫系统的其它吞噬细胞,来消灭病原体。”邵峰说,细胞炎性坏死正是“炸开”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小房子”,并激活免疫系统的有效方法。

    “但是,细胞炎性坏死是一把双刃剑。”邵峰解释,当人体中由于遗传突变发生不正常的细胞炎性坏死时,会导致诸如痛风等多种自身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过度细胞炎性坏死也是细菌感染导致内毒素休克和败血症的最本质原因。“因此,了解细胞炎性坏死的分子机制,对这些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去年有研究报道表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的发生也和细胞炎性坏死密切相关。“如果这一研究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就可能为避免HIV感染和治疗艾滋病提供新思路。”邵峰说。

    揭秘

    通过对近2.2万个基因的系统筛查,终于抓获细胞炎性坏死的“杀手”

    “只有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炎性坏死的发生过程,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药物。”邵峰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细胞炎性坏死就是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目前全球多个顶尖实验室的科学家都在破译细胞炎性坏死的密码。遗憾的是,至今科学界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在机体细胞的内部,存在识别病原感染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系统,这些系统在感知病原体侵入后,可以激活一类被称为‘半胱天冬酶’的蛋白酶(caspase)。”邵峰说,这些蛋白酶类似于蛋白质“剪刀”,其主要功能是剪切其它蛋白质。此前的研究表明,细胞炎性坏死主要由两把这样的“剪刀”完成,其中一把“剪刀”——caspase—1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被科学家们发现,它接收来自天然免疫系统在感知各种不同病原体后发出的多种指令;而另一把“剪刀”——caspase—4则通过直接识别细菌内毒素分子,专门负责感知病原细菌的感染,是控制内毒素休克和细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发生的关键因子。“20多年来科学家并不清楚,这些‘剪刀’究竟是通过剪切什么样的蛋白质,来启动炎性坏死发生的。”

    6年前,邵峰实验室开始聚焦这一国际热门领域。他带领博士研究生石建金和博士后赵越等研究人员,在北生所基因中心和高通量测序中心多位同仁的帮助下,通过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人类基因组中的近2.2万个基因进行彻底的系统筛选,最终发现了一个在细胞炎性坏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质GSDMD。研究表明,在细胞中去除该蛋白质,细胞便不能再发生炎性坏死。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个蛋白就是引发细胞炎性坏死的直接‘杀手’。”邵峰告诉记者,在正常情况下,GSDMD蛋白质会被自身携带的“枷锁”锁住,处于没有活性的休眠状态;当caspase被激活后,就会在GSDMD蛋白质的中间区域进行特异性的剪切,剪掉束缚它的“枷锁”,被解放的“杀手”自己即可直接执行细胞炎性坏死——让细胞膜发生破裂而死亡。

  • 相关阅读
  • 深圳试水打破医生“铁饭碗”

    随着方案逐步推进,深圳罗湖区近日整合区内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建成罗湖医院集团,以法人结构为载体率先试水改革。...

    时间:09-17
  • 耐药性细菌在欧美急增 日本已有近1400人感染

    据日本NHK电视台9月16日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自去年9月以来,日本国内受“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患者已接近1400人。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部长柴山惠吾指出,“此种抗药性菌近十年在欧美急增,但在国内以一定规模传播还是第一次。...

    时间:09-17
  • 调整主业 中关村将主打“医药大健康”

    中关村9月16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关于调整公司发展战略的议案》,提议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构建公司未来业务,并作为公司未来战略产业发...

    时间:09-17
  • 益生菌唱主角 公众对它的误会究竟有多深

    近日,一幅“益生菌”为主角的广告画面走红,受到了广泛关注,而醒目的“对不起,你误会我了”则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口腔是人体健康的第一道关口,选择添加益生菌的牙膏,在刷牙清洁口腔的同时辅助口腔益生菌的生长、平衡口腔菌群,从而带来口腔健康、口气清新!...

    时间:09-17
  • 世界“肺癌克星”首现华人面孔 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10月,他的团队开始临床研究免疫哨卡抑制疗法,结合正在攻克基因靶向治疗耐药,吴一龙充满信心,“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时间:09-17
  • 严办食药安全违法案件 四川今年已处罚金6千万

    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版食品安全法就将正式实施。16日,距实施不到半个月,四川省食安办组织省人大法工委、科教委及相关专家召开《食品安全法》宣贯座谈会,商讨食品安全实施细则。...

    时间:09-17
  • 中关村未来拟专攻医药大健康

    自2012年起便确立“科技地产+医药”双主业发展战略的中关村(000931,收盘价7.93元)今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提议,今后将以“医药大健康产...

    时间:09-17
  • 国际医学大奖颁给省医肺癌专家吴一龙

    当年,吴一龙应邀参加美国肺癌大会,在飞机上偶遇一位国际药物研发方面的专家,聊起了肺癌靶向药物“易瑞沙”。...

    时间:09-17
  • 上半年破获食品安全案 32宗刑拘24人

    (记者/李凤祥)近日,中山市农业局公布了《关于对中山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议第85号的答复》(下简称《答复》),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强全市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追溯体系将覆盖全市9家机械化定点屠宰厂、2家大型批发市场、10家大型连锁超市(50个门店),60个标准化菜市场,30个团体消费单位和2个肉菜生产基地,合计153个节点。...

    时间:09-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