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久伟认为石油产业会带动吴起其他产业的发展。2009年吴起16个亿财政收入中,石油贡献87%,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10%,农产品加工约占3%。
朱久伟介绍,吴起通过石油限采、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业等逐步丰富经济结构。他认为吴起的财政完全可以保证免费教育长期坚持下去。
“吴起人”,“均富”的红色传承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传承让这里的官员更乐于尝试“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
每天下午7点,遍布吴起县城的高音喇叭开始传出音乐声,高亢的女声随着音乐激扬:“这里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
在闫志俊的印象里,这样的乐声很多年了。
在这座陕北腹地小县,“红军”、“革命”、“毛主席”,依然是地方官员津津乐道的话题。
6月30日,吴起的头条新闻是毛泽东、周恩来等26座伟人铜像揭幕。铜像6月26日抵达时,吴起万人空巷。一名官员为这些铜像抵达吴起,沿途收费站一路绿灯免费放行而深感骄傲。
6月30日,记者在胜利山上看到,许多群众观看揭幕,有人眼噙泪水。当地媒体形容,“3万多人沿街排开……感人场景仿佛又回到75年前。”
闫志俊介绍,红军1935年长征结束后抵达吴起,开始搞土改,之后未曾反复。他认为,吴起因此更具红色传承。
在闫志俊看来,作为革命老区,吴起人和这里的官员更乐于尝试“全民免费”,“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以此博取口碑和政绩。
事实上,不仅吴起,整个陕北老区,包括其邻县志丹、同在陕北的府谷、神木,都在免费教育、医疗上搞得风生水起。
冯振东承认“传统”及自身经历对他的影响。他兄弟六人,父母是农民,28年前他依靠国家的“免费教育”读完大学。
冯振东说,今年秋季,全县的幼儿园将进一步免除全部费用。吴起将实现完全的15年免费教育。
朱久伟有信心“免费教育需要多少,财政就划拨多少”。
李金龙则有点担心“人人技能工程”每年1000万的预算“花不完”。他说,吴起人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年轻人在家门口有点钱赚,就不愿去上学费2.4万的汽修班。下一步,他将加大宣传力度。
高二学生王生玲则在憧憬中。她说想考中国石油大学,将来毕业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吴起县免费教育一年支出
吴起一年免费教育支出4546万元。
其中幼儿园到高中阶段3546万元。包括,高中1555万(4237名学生,人均3670元);职教中心(职中)169万(891名学生,人均1898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县财政承担1315万元(共15642名学生,初中和小学人均1110元和694元);幼儿园507万(5321名孩子,人均953元)。
此外,“人人技能工程”预算1000万。
“教育上花再多钱都浪费不了”
吴起县委书记冯振东认为投入教育普惠性最强,提出吴起现在靠石油将来靠人才
- 对话
免费学校能让更多孩子上学
新京报:你2007年调到吴起当书记,高中免费教育随后推行。这在当时很少见。一些人认为这与你个人的风格和经历有关?
冯振东:1997年,我就是延长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然后到延川县、宝塔区、吴起县担任党政正职,这期间我一直都很重视教育。
我生在农村,我知道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可以节食缩衣、任劳任怨。
我在吴起提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更多的老百姓,而公共财政用在教育上普惠性更广。建设一个高档宾馆,穷人不可能来住;建设公办免费学校,更多的孩子就能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