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教授表示,材料中提到的8篇论文中有1篇没见过,其余的都有印象。他认为,列举的涉嫌剽窃部分“确实很相似”。其中一篇2005年发表的英文会议论文已有定论,第一作者是他所带的博士生,到日本室兰大学交流学习一年,写了这篇文章。“第二作者是实际指导他的日本教授,我是第三作者,把我的名字署上可能出于尊敬吧。该生做论文急于求成,抄袭了部分内容,2006年日方发现,两校进行沟通,本校对该生进行了延期毕业处理”。
有3篇被指剽窃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赵峰(化名),尹教授和学院的付冬梅教授都有署名。尹教授说,赵峰是他名下的博士,一直跟着付冬梅教授做研究。所发文章送他看过,但因非自己的研究领域,他没细抠内容,觉得“应该没问题”。
4.院长称有连带责任
“老师对于学生的研究有指导责任,学生出于尊敬,会在自己的论文上把老师名字署上,署导师名的文章也更容易发表。”尹教授说,列举的论文多数发表在业界并不知名的刊物上,对教师评职称而言“都不算数”。
尹教授认为论文有大段的雷同文字“不合适”,“如果研究中出现的现象与前人研究类似,应该经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引用别人的描述应该注明出处。”他说,一直反复向学生强调不能抄袭,但仍有学生写作不够严谨。
尹教授说,学术期刊会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审读,但专家不可能对每个细分领域都精通,也不可能看过所有的早先资料,因此未必能发现论文中的抄袭现象,所以有剽窃嫌疑的论文会被刊发。
尹怡欣坦承,尽管他不是被指剽窃论文的第一作者,但他“有连带责任”。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