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汪晖首次公开回应"抄袭门":称疏失与抄袭剽窃不同

汪晖首次公开回应"抄袭门"

2010-08-04 09:39:52

来源:文汇报

声称疏失与抄袭、剽窃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又称媒体应遵守基本规范

  “抄袭门”事件主角、清华大学教授汪晖终于打破缄默,于近日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专访。这也是他自3月份以来首次对事件进行公开回应。汪晖称,针对“抄袭”事件,将会有专门的调查报告出台,同时指出如果媒体以学术规范的名义展开批评,那么至少自己也应该遵守基本规范。不知道是否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他选择了境外媒体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回应“抄袭说”

  汪晖指出,关于自己是否抄袭,首先要认定抄袭的标准,其次要认定抄袭的事实;前者需要研究相关的规章、法律,后者需要以文本为据,详细比对和研究各条指控。针对王彬彬文章中所提及的十处抄袭,汪晖说其中六条他在论文中提供了注释,但被王彬彬“忽略或掩盖”,“或者将所谓参见式注释曲解为抄袭”。还有两处属于技术性失误,即他的论文提供了注释,但重版时由于编辑分段,而将原注释与分段后的引文脱节。至于另外一些被王彬彬指为“偷意”的部分,汪晖则认为完全不能成立,“有很强的随意性”。

  汪晖承认,作为一部22年前的旧作,《反抗绝望》存在一些缺点、疏漏。如果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批评,“我不但愿意接受,而且一定持欢迎态度,并在再版时吸纳这些意见”。但他同时指出,这些疏失与抄袭、剽窃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对于为何一直没有公开回应,汪晖解释,因为这类问题在媒体中很难说明,应由学术共同体来澄清。“相比在媒体中炒作,我觉得只有对相关法律、规章进行研究,核实具体指控,才有助澄清问题”。

  看待学术规范

  “抄袭门”涉及20多年前的著述,汪晖认为,这需要从当时学术规范出发研究相关的例证,才能全面客观说明问题。因为“离开历史的脉络和学科格局的发展,按照现在规范对以往的论着加以判断往往会造成很大问题”。他以注释的体例举例说,不同领域与时期有不同的学术惯例,引注的严格性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此外还有历史条件约束和一些出版惯例。

  他指出,中国对于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始于20年前《学人》丛刊创刊之际。作为那场讨论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汪晖称自己和周围朋友曾对80年代学术方式做过深入自我批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从不拒绝批判和自我批判——但这个批判应该是真正的学术批判,也应该是从历史的观点展开的学术批评。”

  评价此次争论

  “抄袭门”事件引发学界和媒体旷日持久的争论。对此,汪晖明确表达了对媒体发表及转载王彬彬文章的意见:“为什么在发表之前不与当事人核实,在发表之后又以各种方式拖延发表不同意见?”他指出,如果媒体以学术规范名义展开批评,“那么至少自己也应该遵守基本规范”;“如果媒体工作者一面发表单方面的观点,另一面又参与组织针对某个作者的社会动员,你就很难信任这样的媒体。”

  本报记者 邵岭

  事件回放

  今年3月,文艺理论研究刊物《文艺研究》刊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长文,引述例子指汪晖1988年的博士论文兼成名作《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多处抄袭了李泽厚、勒文森、林毓生等中外学者的专着。3月25日,《南方周末》和《京华时报》分别以全文转载和摘录的方式,报道了王彬彬对汪晖抄袭的指控。《京华时报》同时采访了鲁迅研究权威钱理群以及汪晖本人,得到汪晖的简短回应:他在国外,尚未读到王彬彬文章,手头也没自己20多年前的著作,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

  之后,随着大量网站的转帖和媒体的跟进报道,“抄袭门”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绵延数月,并将160名中外学者卷入其中,“挺汪”、“倒汪”各执一词。而在此过程中,汪晖始终缄默。

  • 相关阅读
  • 张闳:只有真相而不是沉默,才可能还汪晖清白

      只有真相,而不是沉默,才可能还汪晖以清白  ———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闳专访  就在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发文指清华大学教授汪晖的论文涉嫌抄袭一事纷纷扰扰仍未平息之际,又有人...

    时间:07-25
  • 左大培:我对汪晖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前些日子听说有人在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举了一大堆事例来说明汪晖在学术上犯了“抄袭”之罪。汪晖是我少有的几个有点交情的文人,也是我在学术上真正信得过那极少数几个人之一。听说他有此种问题,...

    时间:07-23
  • 汪晖“抄袭事件”海外学者:争论多是聋子对话

      学术制度规范化势在必行  6月21日时代周报专题报道《华人知识圈呼吁处理“汪晖事件”:走向学术大国的必经之国》,采访了华人知识界十多位学者,核心观点是:呼吁清华大学成立一个独立的学术调查委员...

    时间:07-22
  • 清华教授汪晖回应抄袭指责 称将在学界内部表态

    3月10日,南京大学教授撰文称清华教授汪晖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存在抄袭。汪晖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始终未公开做出回应。7月7日北京大学教授等数十人联名上书要求调查。14日,汪晖表示对抄袭一事早有回应,他欢迎学术的讨论和批评,将在学术界内部作出表态。...

    时间:07-22
  • 汪晖选择沉默,何“罪”之有?

      □张建群  在国内学者圈内,汪晖其实一直是沉默的,估计也放弃了不少出风头的好机会。但是,这一次,汪晖的沉默,却成为了“罪状”和“把柄”。  自从今年三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

    时间:07-21
  • 汪晖与朱学勤“抄还是没抄”?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背景:汪晖和朱学勤双双卷入抄袭剽窃漩...

    时间:07-20
  • 汪晖事件:只有真相才能还学术一个面子

      □晨报特约评论员 张鸣  汪晖涉嫌剽窃事件已经出来有些日子了,在王彬彬先生提出指控之后,汪晖先生表态,说是要交给学界解决。时至今日,两边各执一词,聚讼不已,在报纸、网络上打笔仗。有人提议相关组织成立...

    时间:07-08
  • 清华教授汪晖涉嫌剽窃 数十名学者发表公开信要求调查

    昨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青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仲丹等数十名学者就清华教授汪晖《反抗绝望》一书涉嫌剽窃一事,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公开信,建议汪晖当年读博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应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组织独立的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听证,以鉴定汪晖的论文是否存在抄袭。...

    时间:07-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