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民族传承 家国情怀——舞剧《沙湾往事》观后

民族传承 家国情怀——舞剧《沙湾往事》观后

2014-12-29 11:07: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星

 

  当下中国的流行语——讲好中国故事。

  讲中国故事,一直是众生黎民百姓口口相传及历代文人墨客终生追寻的使命。在13亿中国人前行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一部文 艺作品都是一次真诚有效的表达,让每一个故事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史诗中的一页,让每一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乐章中的一个明亮的音符,这 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中华民族无论经历过多少沧桑,都将永远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这是我的感慨,也是一个故事的主题,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舞剧《沙 湾往事》。

  《沙湾往事》剧名婉约,但气势如虹,坐在剧场里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大雨滂沱,时而浪过飞舟,时而花开有声。《沙湾往事》说的是往事,但是每一个 观剧的人都会置身其中,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同悲欢共离合;听雨打芭蕉心静如水,看山河涂炭心急如焚,同胞罹难我们的心在流血,沙湾在反抗,我们好像也 奔腾在那个洪流之中,这种跨越时空的民族传承,这种不分古今的家国情怀,就是《沙湾往事》的伟大现实意义。在这一点上,《沙湾往事》在筑起了一个思想高原 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思想的高峰。看这段往事,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三元里、三家巷、虎门销烟,想起了林则徐、关天培。我们仿佛打开了一部巨大的史书,我们 读岭南历史,看那里的劳作,看那里的人们世代生息,看那里的人民血性的反抗,听那里的人们为祖国音乐宝库增添的独树一帜的岭南音乐。

  《沙湾往事》是近年来原创民族舞剧的可贵收获,我的理由是:剧作成功,该剧的编剧唐栋是军队创作成果丰硕的剧作家。《沙湾往事》是剧,有剧情, 剧情峰回路转,大开大合;有人物,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有中心事件,《赛龙夺锦》音乐稿的创作一以贯之,事件起伏跌宕,环环相扣。《沙湾往事》又是舞 剧,用舞段讲述故事,用肢体塑造人物。独舞彰显个人技巧之超群,双人舞表现了男女演员配合之到位,群舞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令人叫绝的是,二幕中从独舞开始 过渡到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最后随着剧情发展到五把椅子的五人舞,不重复、不拖沓,紧扣剧情,紧扣人物,把剧中人物间的情感纠结、内心矛盾,表现得淋 漓尽致。《沙湾往事》的舞台美术也是令人称道的,这是一个舞剧的舞美设计,设计出了年代,设计出了地域。那四幅屏风随着剧情变化,那高墙那深巷那鼓那高 胡,无论是道具还是布景灯光都有助于表演,有助于剧情的发展,有助于矛盾冲突的爆发,更有助于戏剧高潮的形成。特别是日军占领广州一场,当日军在高墙深巷 中穿行的时候,我们一下想到了日本帝国主义这头野牛,已经陷入了中华民族布下的火阵,他们决不会逃脱被烧死的命运。

  • 相关阅读
  • 校园里的艺术节

    12月26日,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同学们在表演汉唐歌舞《相和歌》。当日,该校第三十届艺术节开幕。本届艺术节以“颂传统 铸梦想”为主...

    时间:12-29
  • 话剧《杨洪璋》首演

      本报讯(记者李玉兰)由曾获全国“节约之星”称号、“北京榜样”上榜人物杨洪璋老师事迹改编的原创话剧《杨洪璋》日前在北京物资学院首演。“我曾教过十多门课程,思政课是我教过的最有意...

    时间:12-29
  • 让中国好故事讲出来、传得开、留得住——访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

    ①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陈南在现场拍摄。 ②2011年9月,巴基斯坦前国家篮球队教练(左...

    时间:12-29
  • “好记者讲好故事”各地巡讲反响

    12月24日,第二路巡讲团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反响热烈。 30位巡讲团成员的精彩演讲及相关内容请...

    时间:12-29
  • 对时代发展的深沉担当——谈郭小川诗歌创作成就

    1958年12月26日,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郭小川(左二)和《文艺报》副主编、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左三)在河北怀来与县领导(右一为怀来县委第一书记王洁波)座...

    时间:12-29
  • 开发散文研究新空间——评《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

      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凝聚,也是我国一笔最大的文学遗产。然而长期以来,散文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散文创作。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散文研究者普遍缺乏一种现代意识和开拓精神,他们过于迷恋传统的...

    时间:12-29
  • 电视剧行业:鼠标能否完胜遥控器?

      当下,中国的电视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冰与火”的考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黄金档与新兴媒体的视频网站制播剧之间,在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同时发生改变的基础上,在争夺观众和广告主的较量之中发生着...

    时间:12-29
  • “贮贝器”的生命音量与精神重量——评诗集《巫辞》

      对于古滇国来说,贮贝器已经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地方性知识的见证。而对于爱松这样一位出生于云南的青年诗人而言,他则拥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贮贝器”。这个“贮贝器”既与其身份和文化基因有...

    时间:12-29
  • 当代学人的命运叩询——读长篇小说《荒原问道》

      对于徐兆寿来说,《荒原问道》(作家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文学书写。对于当下文坛而言,《荒原问道》是一个自出机杼的独特的小说文本。这主要在于作品以独特的人物形象,厚重的精神含量,呈现了新...

    时间:12-29
  • 中国启动老电影修复基金 将修复《渔光曲》等经典

      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任姗姗)中国电影基金会日前在京举办“向经典致敬——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启动仪式”,公布了首批5家捐资机构修复的5部经典国产影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捐资修复的《...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