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微博微信”代替阅读 大学生浅阅读问题待解决

2013-11-21 15:55:36 来源:

 大学生阅读的状况一直受到关注。据媒体报道,不少大学生说自己“没时间”“没精力”阅读书籍,许多人选择刷微博、聊微信等方式代替深入阅读。而在阅读微博和微信信息时,不少大学生表示“只爱看图和视频”“不愿意看长微博”“喜欢阅读笑话等轻松的文字”……

  浅阅读是以囫囵吞枣代替深层阅读,追求短暂视觉快感的一种阅读。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普遍热衷于浅阅读有着现实的土壤,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

  从一定程度上讲,浅阅读的流行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它的大行其道是社会功利浮躁的环境作用于校园的结果。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学生难以静下心去深入阅读。在大学图书馆里用功读书的学生们看的大多是GRE、公务员、研究生等考试类书籍,而能捧着一本经典从头至尾看完的人寥寥无几。有人即便是博览群书,很有思想,但在求职过程中,这些“书虫”发现书本描述的理想和现实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他们不得不面对月薪两三千大洋以及数百万高房价的悲惨现实。

  阅读碎片化、阅读量不断减少、略读不求甚解……浅阅读的出现,更多的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而简单以有用有趣作为标准则使得读书变得庸俗化。大学是多数人正规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与社会上的人相比,在校大学生时间相对充裕,大多数不需要谋生计。如果在这段相对空闲的人生阶段没有深入读经典书籍,实在是一种遗憾。而且,长期的浅阅读使得人的视野变得狭窄,看事物不够深入,以至于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使得作家王蒙难以理解,“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

  诸如《红楼梦》之类的经典书籍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能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胡适的《容忍与自由》,无论是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还是秦晖《共同的底线》,这些有思想的书籍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和集大成者。一旦能够静下心去与作者隔空对话,不失为一种享受。

  好读书不求甚解显然不能成为浅阅读的托词。目前高校大学生深阅读缺失的这种状况该如何破解?大学生个人的读书意识需要提高,校方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改进。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社会应该给予读书人更多的尊重,至少在物质层面上,能够让其在寒窗数载后维持最起码生计的尊严。(科技日报)
 

编辑:牛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