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大四学生“论语哥”连续三年办62场国学讲座

大四学生“论语哥”连续三年办62场国学讲座

2012-03-14 17:16:25

  “今天,可能是我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和大家以这种方式交流了。我今天既不讲《论语》,也不讲《黄帝内经》,我要讲的题目比较空——《中国文化之命运》。”

  3月11日,站在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楼207教室里,该校28岁的大四学生李记人,跟教室里十来个国学社的成员,做“告别演说”。

  三度高考,“开坛”讲学。李记人和一批同好,在国学这个舞台上,从2008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举办了62场国学讲座,他也被同学们称为“论语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最后一课,“论语哥”侃侃而谈

  3月11日下午4时,闻听“论语哥”最后一次讲座,参加国学社第62讲的同学叹息不已。大二学生吴亚运很遗憾:“你连《黄帝内经》都还没讲完啊!”

  本报记者见证了李记人的“最后一讲”。原定30分钟的演讲,他滔滔不绝地讲了50分钟。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起源,讲到东方文明之完美和西方文明之弊病,最后归结到中国文化之命运的主题上。

  整个过程,李记人没有看一眼讲义,授课内容涵盖地理、历史和社会制度等内容,信手拈来。

  他的观点也自成一格。例如他批判西方文明,认为“科学削弱了人的生存能力”,记者质疑他以偏概全,他解释说:“批判的时候是有些绝对,但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起到思维碰撞和训练的作用。”

  据了解,最开始开设国学讲座时,李记人主要讲《论语》,一连讲了几十场,也越来越受同学欢迎,私下里同学叫他“论语哥”,这个外号很快流传开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三赴高考,“理科男”逐梦不息

  不过,“论语哥”不是一天练成的。

  “如果第一次高考我没有复读,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在自己的资料袋里,李记人掏出了三份高校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份《肄业证明》,“留着这个,对自己是警醒。”

  生于1984年的他是湖北汉川人。父亲在高中教政治,母亲是名护士。李记人从小喜欢文学,却因为初中得过物理竞赛一等奖,从而选择了理科。

  2002年,李记人以539分的高考成绩,被武汉化工学院(现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录取。父亲觉得儿子起码能上个一本,藏起了录取通知书,并建议儿子复读。

  听从父亲建议的李记人不负众望。2003年,他又以超过一本线17分的高考成绩,以519分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通信工程专业录取。

  但这时,李记人发现自己对数学毫无兴趣,第一学期,他的高等数学挂科,这让他觉得抬不起头来。

  学习上的失意,让李记人迷上网络游戏。别的同学起床去上课,他起床去网吧,泡在网上直到晚上10点才回寝室,“最疯狂的时候,网上鏖战两天一夜不休息。”

  本来体质就不好,加上没日没夜玩游戏,2005年,李记人病倒了,不得不申请休学。休学半年后,因为跟不上上课节奏,勉强支撑半年后,李记人又不得不申请退学。

  2007年,不愿只是打工的李记人,第三次走进了高考考场,并考取了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荆楚网)

  • 相关阅读
  • 大四学生讲述非洲援教经历:用电影和杂技教汉语

      “我有一个梦想,能在30岁之前走遍五大洲。”王沈芳说。  “我来自农村,想出去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包亮说。  于是,浙江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大四学生王沈芳和包亮,做出了一个大胆...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