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国际化助长低龄留学
“事实上,即使国外高中的入学门槛再低,倘若学生们在封闭单一的教育模式中成长,也难以拥有出国留学的动力和能力。”有专家指出,留学低龄化产生的根源,是传统教育的国际化转型。
广州市执信中学从去年起就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合作,探索开办PCP国际课程。该课程班起步仅4个月,学生的SAT平均分已达1853分。
与留学机构开设的课程不同,执信的PCP国际课程并不排斥国内课程。学生除了要学托福、SAT等国外课程外,还要修满国内课程学分。到了高三,课程班中的优秀学生还将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深造一年,毕业升学瞄准世界一线名校。
在广州,如执信中学这样引入“双轨制”模式开办国际课程班的公办高中目前已超过20所,部分学校的毕业生还可拥有中外双学籍。而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外外校、广大附中等多所学校的初中部亦加入了办国际班的行列,每年招收大批英语特色生。
为何历来看重升学率的中学,会乐意将尖子生“送出去”?其中官方评价标准的转变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去年广州市教育局对普通高中毕业班的评价首次增加了“留学生加分”项,打破了以往仅看国内大学升学率的单一标准。
虽然在今年的新标准中,给予考入世界300所顶尖大学的学生加分从每生1.2分下调为0.8分,并设置了每校仅能为20名留学生加分的上限,但各校的国际化办学热情并未因此褪减上月,广雅中学、广铁一中等名校又相继宣布在今秋开招国际课程班。
那么,在国内高中课程接轨国际之时,又是否能为留学低龄化“降温”?
“目前初中生申请留学的数字还在攀升,但随着高中国际课程的成熟以及这种双学籍制的普及,是否会留住有意申请国外高中的学生,仍有待观望。”王红说。
不过,邱韵彤的母亲黄女士坦言对这些国际班“没有太大的信心”。“在国内高中开国际班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且不说外聘老师的水平如何,起码在国内学习没有国外的语言环境。”她更为看重的是国外高校对本地高中毕业生有较高的认同度,其招生名额也比留学生要多,“即便SAT没能考那么高分也有机会上名校。”
“与其花10万元一年在国内读,还不如多花一点提前出去适应。”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