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马泽平)6月25日前后,本应是很普通日子,但因为是各省高考陆续“放榜”的时候,所以注定这是成千上万的考生和家长们最揪心的时刻。这几天,其实真不普通,它对所有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场更重要的心理测试:如何面对高考结果?
当今,高考作为一种集体性社会信仰仍占据主流。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考上重点大学,才是孩子一生关键的转折,取得好成绩,更是一件光门耀祖的大事。然而,很多人走过来,才发现高考诱人垂涎的“甜葡萄”到头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高考狂人”曹湘凡大学三年后,梦想破灭的他领悟到,“人不该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愿考上研究生,却不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一丝容身之地的杨元元,最后留言“为何知识未能改变我的命运”;哈尔滨300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挤着报考清洁工,其中25个是硕士研究生……在他们身后,还隐藏着多少对高考过度信仰和崇拜,还正在为工作而四处奔波的?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凭的含金量越来越受到质疑,大学生不再是唯一的宠儿。只有考生及家长保持一颗平常之心理性看待高考、正视大学生的现实处境,不过度吹捧和美化大学,才能让高考和大学从公众心目中走下神坛,走进普通的社会生活。
如果把上重点大学的竞争激烈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少考生榜上无名便是常事。对于高考落榜的孩子,有些考生家长就会把人生一次“失落”无限放大,无原则地对孩子的一生作出武断的宣判,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正由于外界压力过大担心落榜,今年6月7日那天才出现一位考生放弃高考,导致母亲在考场门外蹲在地上放声痛哭的画面。每年高考前后,因无法面对周围的“冷眼”而采取极端行为的考生不是很少,他们就如一个个警钟敲击着我们的心坎,还有什么比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更为重要呢?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对于落榜,考生与家长应理性面对。因为,高考不过是人生大大小小测试中的一场,并非全部。往远处看,高考落榜使孩子“早一点”领受挫折和打击,在逆境中更加坚强,才会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今年三月份中国不少地区出现用工荒,一些落榜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一技之长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许多知名企业高薪签约,而另一边700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30%,许多大学毕业生到处应聘却处处碰壁。前不久北京晨报曾报道过一篇《民工工资过万元“秒杀”白领》的新闻:一名普通技术工的月工资有14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不少白领大呼“压力很大”。曾经有人对近年来国内有重大贡献的几百名人员调查发现,靠自学成才者占54%。可见,人生成功与否,不在于能否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在于其一生的求知韧劲和个人能力。
古人尚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愿考上大学的,还要面临几年的教育和考试,和其他考生一样面临职业选择,一样要遭遇可能的困境、诱惑甚至失败;未考上大学的,即便上不了名校,当不了高官,只要各尽所能,学得一技之长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不也很好吗?无论是社会、家长、学校还是学生,我们都应理性一点来看待高考的结果,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