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将明信片写好后交给邮递员叔叔,现场盖上邮戳,将自己的祝福送给远方的家人
中秋将至,9月17日安市环城西路小学五年级1班的孩子们给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写明信片寄托思念,邮递员专程上门服务,给每一个小小的心愿盖上红红的邮戳,遗憾的是一些孩子不知道家乡的地址,还有的孩子因弄不清老人的姓名,所以写着收件人:爷爷。
“想念外婆和她的韭菜包”
想在爷爷奶奶跟前撒娇、中秋节和他们一起吃月饼,这种简单的愿望有时对于随进城务工父母在西安上学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奢望。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体会中秋节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加孩子们爱亲人、爱家乡的感情,莲湖区特意组织了这次活动,区内爱心企业也为孩子们送去了月饼。
“我非常想外婆、外公和奶奶,还有外婆包的韭菜包子。”老家在干县的小贝说。小贝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妈妈负责每日接送他上学。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回老家了,最近的一次是在过年的时候。
老家在柞水的小蕊,因为爸爸在工地上班、妈妈给人做饭,连过年也没能回老家。“老家收玉米的时候,我才会跟着爸爸妈妈回去。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也不方便到西安来。”
老家住址难倒不少孩子
“爷爷,您还好吗?我离开您的时候才4岁,我很想念您,祝您中秋快乐。”“祝爷爷奶奶长生不老、百年好合、永不生病!”……一张张明信片上,写下了孩子一个个小心愿。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老家地址在哪里?有几位孩子犯了难。“每次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的,我不知道地址。”一位孩子说。还有的孩子干脆写上了自己在西安的住址。
不仅是老家住址难倒了几个孩子,更多的孩子不知道爷爷奶奶的名字。“我一直没和他们生活,也没听爸爸妈妈说过,所以不知道。”小瑞说。而小溪也因为不知道爷爷名字,只好写下“收信人:爷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孩子不仅仅是对爷爷奶奶一辈人的信息了解不全,即便对爸爸妈妈的信息,也存在空白。有些孩子只知道父母的职业,却说不清父母的单位,更不清楚单位地址。
远离家乡是不是导致孩子们不知道老家地址和爷爷奶奶姓名的原因?记者询问了一些西安的同龄小学生,发现仍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说不上来爷爷奶奶的姓名以及爷爷奶奶的家庭住址。但对自己家的地址及父母电话都能一口报上来,大部分孩子清楚家长的工作单位和地址。
专家:对孩子爱的教育缺失
“我们现在都是接送孩子,孩子不需要知道住址,也能跟着回家。”一位3年级小学生妈妈朱玉说。但也有孩子家长会专门将基本信息多次在孩子面前重复提及,教孩子记住。“我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用别针别在他的衣服上。上幼儿园时,已经教他背过父母的电话号码。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以往每次接送他坐公交车回家时,我会告诉他每一站的站名,到家还有几站等。现在他已经非常熟悉回家的路线了。”市民关女士说。
家庭教育专家孟长学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清楚包括父母、兄妹、祖父母、外公外婆在内的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电话、住址、工作单位及地址等基本常用信息。“孩子万一走丢或遇到意外情况需要求助时,这些信息都非常重要。孩子不清楚这些信息,说明家庭安全教育有缺失。”
也有一些老师表示,很多孩子想关心和爱护家中的老人,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但现在很多孩子不能跟祖辈住在一起,见面的机会很少,也减少了获知的渠道,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属于正常。虽然平时学校也经常会对学生开展一些感恩教育活动,希望孩子能从小关心和孝敬长辈。但有些父母在家里对孩子这方面要求的不是很到位,没有教会孩子回馈爱,这才使部分孩子忽视了祖辈。因此作为家长的父母也可以自问,有没有主动告诉过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姓名,平时有没有让孩子给他们打个电话送上问候,或者让孩子假期多去照顾老人以表孝心等等。(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