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谢灵写给校长朱崇实的一封信在网上热传,她指责学校教工自助食堂常常无菜可吃,而校长出现时服务员马上端出丰盛菜肴,“由此反映了厦大官本位的严重程度和对老师人格尊严的践踏。”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该校女教师谢灵公开信指责的说法不实,不存在特殊待遇。(7月8日《新京报》)
在高校官本位现象备受诟病的当前,教授的公开指责显然会让网友们一下子亢奋起来。虽然朱崇实在否认之余表现出了网友们希望的大度,声称不会追究当事老师责任,但“学校相关学术道德委员会正在就谢灵被举报学术不端问题进行审慎调查”的表态却让人心里犯嘀咕,甚至被网友们质疑“小鞋已经备好”。
毫无疑问,教授VS校长,暴露出的却是公众最关心的两个问题——高校官本位倾向与学术不端,无论哪一个都会对公众有百分之百的吸引力,更何况是二者叠加?说实话,就对高校形象的贬损与对公众感情的伤害而言,二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公众显然不能因为校长与教授的行政地位而选择性地容忍。我们固然要声援教授继续爆料来证明自己对校长的指责有理有节有据,更要支持校长对教授进行调查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真相越辩越明,教授与校长隔空打口水仗显然可以披露出更多的有用信息,让公众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一些原来一直没有机会接触的内幕,在所有问题还没有摆到桌面上的时候,公众乐得看到校长和教授死磕到底。公众不在意事情越闹越大,却害怕双方在关键时刻突然间各退一步握手言和,让所有备受关注的问题都变成了没有答案的谜。
虽然这样的想法多少显得有些心理阴暗,但公众却没法说服自己不把这样的不厚道进行到底,毕竟,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校长脸上无光还是教授颜面扫地,甚至更严重一些变成二人成了“难兄难弟”,对于公众而言都不是什么坏事,而如果可以因为这一事件给高校回归为高校、学术纯洁为学术提供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裨益,那更是巨大的成功。(温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