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评论:谢师不必借助一场“宴”

评论:谢师不必借助一场“宴”

2014-07-10 14:34:00

来源:济南日报

  全国各地风行多年的“谢师宴”“升学宴”,2014年毕业季在多地面临了“红灯”。安徽铜陵、广东江门、山东滕州等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发布一纸“禁令”,禁止教师和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升学宴”。(《新华网》7月9日)

  “谢师宴”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逢高考放榜之后,“谢师宴”就粉墨登场。其实,谢师本不必借助于“谢师宴”,但关键的是,现在不少“谢师宴”成为了部分家长“斗富”的舞台,带坏了社会风气;还有部分家长“囊中羞涩”,孩子的学费都没有着落,但出于攀比心理,还是硬着头皮搞“谢师宴”;也有部分家长借着“谢师宴”收礼金,让谢师宴沦落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谢师有很多种方式,在教师节时送上祝福,空闲时间到老师家中坐坐,向老师汇报一下自己的近况等等,均不失为一种情深意长的“谢师”方式。何必一定要用“谢师宴”呢?其实,许多“谢师宴”是商家炒作起来的,是被商家牵着鼻子走,让商家赚个盆满钵满。

  对于“谢师宴”,现在许多地方采取的做法是“不提倡”。希望教师自觉不要参加“谢师宴”,提倡以“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等朴素的道别方式,但这种提倡往往没有多少效果。如今,全国各地对“谢师宴”亮起了“红灯”,“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但这纸禁令会不会真正起作用还要打个问号。窃以为,要做到令行禁止必须要有“罚单跟进”,就像严禁公款吃喝那样,一旦查实教师、校领导参加了“谢师宴”,就对其进行严厉惩罚。如此,顽疴才有望治愈,师生情谊才有可能纯粹。 (王军荣)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