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周鼎引发教授辩论 川大再推重奖奖励“好”老师

周鼎引发教授辩论 川大再推重奖奖励“好”老师

2014-12-30 16:01:00

来源:成都晚报

  川大教授周鼎“酒后”自白书直指高校职称评定体系的余波未平,川大再推出全校师生民主投票的“卓越教学奖”,以百万奖励鼓励那些“好”老师。(本报12月26日、12月28日曾报道)巨额的奖励真能成为正面激励,让更多老师教有所乐?论文著作、获奖成果、上课教学三类要素又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以最优的手段来评价高校里那些“周鼎式”老师?昨日的微博热闹非凡,四川大学等高校教授激烈论辩这一话题。

  教授论战

  教学与科研是否二元对立?

  “孔子讲‘正名’。什么是正名?就是人所做的事要符合他的称号——当教师就要像个教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能把课讲得很受欢迎已经很不容易,发不发文章并不重要。能把课讲好的教师,写文章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之所以不愿发论文,是因为交钱发论文与他做教师的良知冲突。”26日,也就是周鼎发表“自白书”的第三天,四川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语系在职主任冯川在微博里提到,不应该将论文的发表视作评判教师讲课好坏的条件。

  川大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博士生导师周裕锴表达相左的意见,“一个大学没有评价机制,岂非乱套,吃大锅饭。难道只靠公选课的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水平,这样的机制就合理?一个学生是否合格或优秀,目前至少还是看成绩来评价。大学教师同样如此,有其客观的评价标准,至少在东亚各国大学里,教师晋升还是得看学术论着。高校教师好不好?还是要用科研成绩说话。”

  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谢谦加入进来,“教学科研不是对立的,问题在评价机制。”课堂教学与论文研究是否以二元对立的结构呈现?那又该以何种要素来衡量高校教师?这一日的讨论没有结果。

  “三考合一”也有弱点

  “目前的做法,一是学生评教;二是以退休教师组成督导组听课;三是院系教研室负责人听课。三种考评各有利弊,综合起来大致也可以接近实际。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学生评教类似民主政治;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师评教类似精英政治;院系负责人评教类似君主制下的铨选考核。”昨日,即川大提出“卓越教学奖”之后,冯川在微博里通过政治统治理论的比喻,分析了这种部分高校施行的考评方法。而学生评教不靠谱、主观意识过强又成为新一轮被质疑的论点。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教授们在微博上的讨论仍旧没有休止,争论依旧,意见不一。

  微博“打”得热闹,川大是否会安排学校领导与教授的辩论?或者是以该问题组织教授现场辩论。昨日记者也致电川大宣传部,“不清楚学校是否组织教授对高校考评的现场辩论会。”有关人士说。

  对话教授

  冯川:科研与教学“双轨制”是否可行?

  昨日晚8时30分,记者联系上冯川以及周裕锴,追问他们的思考。“我并非因为周鼎而讨论整个教师的考评体系,我思考过很多年。”冯川说,因为论文发表可以量化,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模式因此有了更容易的操作空间。

  冯川也坦陈“三考合一”的弊端,“学生评教很容易受自我主观偏好的影响,缺乏客观。退休教师督导又很容易因观念或思维的错位,造成误判。做到绝对公正,依旧很难。”

  冯川表示,有些好老师天天读书思考,在微博里发表学术观点或者评论意见,这不等于说他没有搞科研,“所以教学与发论文是两回事,不能等价评判。”

  冯川还提到,可以尝试科研与教学“双轨制”,以两种标准来分别评价教师。一是专心或主要从事教学的,二是专心或主要从事研究的,内容可以交叉但需要细分评价体系。

  周裕锴:我不赞成奖励,对老师会构成负激励

  “川大作为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水平必须以学术为支持。”周裕锴告诉记者,其实在美国那些好的高校,教师如果没有学术成果,也很难称得上是在搞学术研究,更难说他就是好的老师,“部分人利用其中漏洞发表低劣论文,不能说高校考评制度是坏的。”一个老师是否教好一门课,不能依据课堂瞎热闹而定,而应该看这位老师是否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以及能否启迪大学生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我不赞成学校的奖励,因为奖励面太窄,对老师会构成负激励。如果真要奖励,请提高教师教学的普遍薪酬。”

  新闻链接

  大学职称评定:业绩主要由论文著作衡量

  大学里教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目前的职称评聘主要参考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教师是否为本科生上课、学历及资历条件学历及业绩成果。其中,业绩成果主要从获奖科研、论文著作两个方面来衡量,教师在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职称评定有莫大关联。(记者 胥帅)

  • 相关阅读
  • 美国家长不会阻止孩子的间隔年计划

    方帆,美国林肯高中双语系主任  在美国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中,一直很流行“间隔年”计划。所谓“间隔年”,指青年在升学前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用一段时间去游学、实践或思考。在“间隔年”期间,美国学生都会...

    时间:12-31
  • 郑州一高校考试改革 学生可带“复习纸”进考场

      30日下午,@直播郑州365发微博:“多名网友爆料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试改革,可以让学生带一张A4纸,取名曰‘一纸抄’!来见识下考前同学们各种准备,各种抄!”记者联系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

    时间:12-31
  • 职业教育: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无缝对接

      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一名大二学生被选为南京青奥会双语主持人,两名学生参加首届全国职业学校“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分获一二等奖……这仅是近期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交出的漂亮成绩单...

    时间:12-31
  • “考研热”降温警醒研究生教育质量亟须提高

      继2014年人数下跌后,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有教育专家认为:“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与崇拜,一去不复返了!”  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

    时间:12-31
  • 北中医校长在《科学》杂志发论文被指“花钱买版”

    《科学》杂志本期专刊封面印有北中医赞助字样《“症”——疾病诊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一文刊发在当期专刊第13页  “近日,一则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美国《科学》杂志“花钱买版”做宣传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昨天,北...

    时间:12-31
  • 父亲高位截瘫 12岁女孩挑起家庭重担背爸爸上学

    课堂上的谢宇慧  核心提示 从12岁那年走进公众视野,如今已经19岁的周口市郸城县女孩谢宇慧面对苦难的生活,仿佛更多了一份从容与自信,脸上总是挂着纯真的笑容。生于1995年8月的谢宇慧,在她9岁那年,其父亲务工...

    时间:12-31
  •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高考统考有望只考一天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只考语文和数学 英语将实行一年两次考试  昨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必须改革入学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增加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保证高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减少考...

    时间:12-31
  • 中科院同台授课老夫妻暂别讲台 被称“神仙眷侣”

      昨日,中科院,吴乃虎教授和妻子黄美娟教授给同学们看他们的老照片。这可能是他们在中科院的“最后一课”。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被学生们称为“神仙眷侣”的吴乃虎、黄美娟教授夫妇,昨晚在中国科学院给学生...

    时间:12-31
  • 同学拿着激光笔照着玩 10岁幼童看一眼永久失明

      同学拿着激光笔照着玩  10岁娃看一眼永久失明  放学和同学们闹着玩,拿着激光笔相互照着玩,刚凑过去,一束红光直射眼睛,瞬间就看不见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功能科主任杜敏告诉记者,近期已经连续接诊...

    时间:12-31
  • 通讯:在联合国“算账”的南开女孩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题:在联合国“算账”的南开女孩  作者 张道正 吴军辉  “陈宇到联合国算账去了!”在南开大学,不少人这样笑着介绍一位企业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方向的女生。  陈宇,典型的90后杭州姑...

    时间:12-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