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大学校长谈教育变革:“创新”不是教出来的

大学校长谈教育变革:“创新”不是教出来的

2015-03-29 21:5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博鳌3月29日电 (记者 王子谦)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创新与变革成为热词。不过正在此间进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分论坛“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中,与会的大学管理者则提醒:“创新”不是课堂教出来的,要依赖整体生态圈。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创新型人才成为共识。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内田胜一说,未来日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全球视野的人才,“能够挑战传统模式,促进日本社会结构的转型”。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说,未来的中国需要“有愿景”的人,“学校必须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要培养负责任的人才。”

  “创新是教不出来的,要依赖整体的环境。”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Gene Block说,创新不能速成,大学要提供能够激发出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奖励机制认可创新观点和成就。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姜斯宪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在“互联网+”领域里中国青年人正在展示创造才能,“社会不要急于求成,而应给与其足够宽容和鼓励的大环境。”

  创新与创业是目前全球大趋势。然而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校长Adam Falk却保持冷静。“技术改变的速度越快,纯粹教育技术相关性和作用就越小。”他解释说,越来越多的学生忙着创业赚钱,这恰恰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目标不只是技术性知识,还要包括写作、表达、合作、全球视野等宽泛的才能,纯粹技术教育会使学生变得知识匮乏。”

  “刚入门的学生不能为了创业而辍学。”海闻指出,社会应鼓励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来达到接触社会目的,应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基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看来,全社会应考虑平衡市场、政府期待值和大学期待值之间的矛盾。从大学来说,除了要研究学术问题还要兼顾社区发展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应如何发展?海闻建议,政府应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逐步去行政化;学校行政减少管理思维,更多服务于研究和教学;要平衡好培养创新人才和照顾教育公平的关系。姜斯宪则建议尽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协议授权让大学自主发展。

  姜斯宪说,未来的大学必须教育学生有国际化视野,对人类命运具有关切精神。大学在设置上也应更加多元,使综合性、多科性和特色性的大学协调发展。(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