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中外专家:尽快从“大数据时代”推向“大知识时代”

中外专家:尽快从“大数据时代”推向“大知识时代”

2015-11-17 16: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已录入250万册图书的“数字图书馆”、积累10亿条数据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据库、可以及时发现危险的“守护天使”……中外专家17日在北京对外介绍了最新的数字化知识服务科学与工程。

  由中国工程院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承办的2015国际高端研讨会当日召开,4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指出,正在经历新一轮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中国政府在2015年9月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一起,加强工程科技信息交流,促进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介绍了由中国浙江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牵头实施的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项目。该数字图书馆的用户遍及全球53个国家,已从提供图书资料,衍生出虚拟游览古迹、书法设计和可视化等多种服务。

  潘云鹤说,把海量数据彼此进行联通之后,可以从中产生大量的新知识。由此,世界从人类社会空间、自然物理空间发展出新一极——“信息世界”。他认为当前需要尽快从大数据时代迈向大知识时代。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雷伊·雷蒂亦有相似看法,“信息太多,时间太少。”他说,为解决世界信息丰富、而人类精力有限的问题,已研发出“认知放大器”和“守护天使”两类智能代理。

  专家们运用大数据在各自领域进行数字化知识服务的尝试,比如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实现能源革命的能源大数据系统、医疗卫生数据库、多媒体大数据处理等。

  “中国在从大数据时代迈向大知识时代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我们已成功打造全球首个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潘云鹤对中新社记者说,成立于2014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依托中国工程院建设,旨在联盟全球工程科技机构,已面向政策制定者及工程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科研、教育等知识服务。(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