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 破解“学历与能力之辩”难题

2024-02-18 08:21: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 破解“学历与能力之辩”难题

   【来函照登,我也说几句】

   2023年10月16日,一位老读者的来信,促成《来函照登 我也说几句》这个栏目的诞生。老先生关于“学历和能力能划等号吗”的诘问,引发了一场“学历与能力”关系之辩。

   4个月来,网上网下,各界读者来信来函、留言评论,其中,有对社会现象辛辣尖锐的批评——《“第一学历”歧视藏在“隐秘的角落”》《“洋博士”就比“土博士”牛吗》《中职生,真的低人一等吗》;有以切身经历探求答案的——《考研“上岸”,我却若有所失》《当工人,怎么就不“香”?》《“土专家”也能搞好科研》;更有对“学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科学、理性的思考——《不能抛开学历说能力》《没学历不行 有学历不够》《先立后破,消除“学历歧视”》……

   毋庸讳言,吐槽也罢,争论也好,大讨论的背后,是人们对进一步破除“唯学历”“唯文凭”顽瘴痼疾的急切呼唤,是对“不拘一格降人才”评价导向的强烈渴求。

   当前,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破解“学历与能力”之辩难题,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已经取得哪些成效?未来,改革的方向又将是什么?就上述问题,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对本报独家予以了回应。

   问:“学历和能力能划等号吗”的论辩由来已久。在我们的读者来信中,就有学者指出:“检视近些年‘破四唯’改革的落地情况,仅就‘唯学历’现象而言,虽有缓解,但‘没有学历都不敢为其能力背书’的情况依然存在。”作为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制定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科技人才评价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对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改革,201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对分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创新评价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评价改革、健全完善评价管理制度、推进“三评”改革等作出系统部署。

   近年来,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落实党中央部署,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方式,推动确立用人单位评价主体地位,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科技人才评价“指挥棒”应有作用得到发挥,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开始形成。与广大科研人员的诉求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相比,当前科技人才评价还存在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分类评价不到位,“破四唯”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获得感”不强,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问: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程度高、改革难度大,关乎科研人才切身利益。作为科技工作主责主业部门,近年来,科技部在这方面具体落实了哪些举措?

   答:根据党中央部署,近年来,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求,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一是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科技部牵头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于2022年9月会同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按照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4类创新活动提出试点任务,选择教育部、工信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健委、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所属的21家高校院所和上海、山东、湖北、四川、深圳、南京等6个地方开展试点,推动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二是开展“四唯”清理行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开展“四唯”清理行动,集中清理评价标准“一刀切”、评价指标简单量化等突出问题。2020年2月,科技部分别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出台《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探索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等不同类型科研工作建立各有侧重的评价路径。

   三是深入推进“三评”改革。2020年,科技部全面清理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入选科技人才计划、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中把人才称号作为评审评价指标的做法,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促进“三评”改革政策落地落实。

   四是推动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改革长效监测评估机制,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相关重点政策实施情况开展年度监测评估,切实掌握人才评价政策落实进展及重点难点问题,发掘典型案例,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推进评价改革提供支撑。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规范标准制定,拟通过制定“科技人才评价规范”国家标准,有效规范科技人才评价活动,引导分类评价政策落实落地。

   问:在读者来信和我们的调研中,对人才评价“破四唯”“立新标”的呼声格外强烈。近年来,各部门各地区对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涌现了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答:此次试点单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类型的评价模式。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各类评价活动中,不数文章、不看影响因子、不看经费数量,强调成果质量和价值,对新入所研究人员,6年内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工资为年薪制,并为其配备充足的启动经费和团队支持。

   清华大学在评价标准中取消量化指标,将代表作更改为代表性成果,突出质量贡献要求,优化同行专家评审制度,从研究领域、学术品位、质量贡献等方面对人才开展评价;鼓励依据学位论文和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的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评价依据。

   上海市突出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人才实行“基础研究特区”试点;积极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了一体化部署,那么,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未来方向是什么?

   答:下一步,科技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加快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切实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探索构建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探索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记者 杨舒)

  • 相关阅读
  • 春节假期广西侗乡学子乐享科技魅力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春节假期广西侗乡学子乐享科技魅力  图为侗乡学子及家长“打卡”科技馆。龚普康 摄  图为学子在体验科技项目。龚普康 摄  图为学子在体验科技项目。龚普康 摄  图为学子在体验科技项目...

    时间:02-18
  • 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青春之声)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上夜校的生活方式。沉浸式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夜校找到了学习本身的幸福感。  事实上,从各地“一课难求”的夜校,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

    时间:02-18
  • “科研永无止境,必须一刻不停”

    原标题:“科研永无止境,必须一刻不停”演练屏幕上,红方不断收集数据、优化行动方案,向蓝方目标靠近。屏幕前,一位教员从容发出一条条指令,引导着战场态势。他,就是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某系主任、教授杨若...

    时间:02-18
  • 多年冻土融化致山体滑坡运动规律揭示

    原标题:多年冻土融化致山体滑坡运动规律揭示 记者近日从东北林业大学获悉,该校单炜教授课题组通过为期12年的野外调查与监测数据,结合30米分辨率多年冻土时空变化数据,揭示了多年冻土融化导致的山体滑坡运动过程、...

    时间:02-18
  • 为甘蔗装上“中国芯”

    原标题:为甘蔗装上“中国芯”绿浪翻腾的甘蔗林里,一台台甘蔗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削、剥叶、切段、装载……隆冬时节,中国的“糖罐子”广西迎来了榨季。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时间:02-18
  • “扭住不放”破难题

    原标题:“扭住不放”破难题北京宣武医院、上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杭州第七人民医院……春节前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汪待发依然在四处奔波。他应邀前往各地医院,谈合作、看病例、讲技术、解...

    时间:02-18
  • 春节同学聚会,从饭店搬到了温泉

    原标题:春节同学聚会,从饭店搬到了温泉一年又一年,过春节的方式也正一变再变。从何时起,“回你家过年还是回我家过年”的家庭难题有了新解法;从何时起,春节期间的社交关系被悄然重构……一年又一年,不变的春节...

    时间:02-15
  • 丰富科普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哲人石”系列图书的部分书影。  20多年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开始推出“哲人石”大型科普丛书,希望以丛书唤起读者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社会科学素养。出版社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精品路线,20多年间推出科普图...

    时间:02-15
  • 农业科技让“菜篮子”更丰富(开卷知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蔬菜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

    时间:02-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