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2024-02-19 09:04:00

来源:光明日报

近期,光明日报推出《来函照登 我也说几句》专栏,探讨人才评价方面的正确导向和实践探索,引发社会热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评价改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地方、单位认真落实,先后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等文件,就破“五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等推出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进展。

人才评价改革有何重要意义?各高校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未来又有怎样的部署?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本报予以了回应。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评价改革工作。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部进行了哪些改革部署?各高校有哪些有益探索?

答:开展人才评价改革,有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有助于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为此,教育部作出了一系列改革、部署。

一是强化人才称号荣誉性学术性内涵。2020年研究制定《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着力纠正关于人才称号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通过近年来的深化落实,切实扭转了高校“唯帽子”倾向,进一步推进了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例如,北京大学聚焦基础研究,深化基础学科人才评价,优化学科建设经费、招生指标等资源倾斜配置,加强基础研究的国际国内同行评价;清华大学深入推进教师职称评价制度、聘用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各系列教师的干事创业热情。

二是坚决纠正“唯帽子”顽瘴痼疾。我们联合科技部等部委开展清理“五唯”专项行动,坚决纠正人才争“帽子”、拼“头衔”等现象。针对高校人才称号的统计、排行等开展清理行动,不再将人才称号获得情况作为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项目评审中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为“人才称号热”降温。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推行了代表作制度,鼓励学院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设置一些高水平代表作成果清单;四川大学建设代表性成果同行评议专家库,建立权威、公平、公正的同行评议制度。

三是推动“三评”改革走深走实。要求高校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评价“指挥棒”问题。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以成果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校院两级分级分类激励体系,摒弃单纯以成果数量和SCI论文相关指标评价的奖励方式。

四是强化人才使命担当。对高校人才履行职责使命提出高线要求,强调各类人才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分别设立了博雅特聘教授、水木学者、求是特聘学者、珞珈学者等人才培养计划,在遴选支持上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问:客观上看,“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现象近年来是否有所改观?

答:大家对《总体方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目前,人才评价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形成了广泛共识。全社会对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职称等现象形成了普遍共识,各方重视程度很高、推进力度和决心很大。

二是配套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已推动出台和落实《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人才评价改革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三是部分领域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研究指出,我国学者在中科院公布的国际预警期刊上发文比例2019至2022年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反映出破除“唯SCI”和“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改革政策已初显成效,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学者对SCI论文和影响因子的盲从行为显著改善,更加关注期刊内涵质量和论文的自身质量。

四是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区域和国际影响。Nature(《自然》杂志)发表评论认为,中国新的评价改革政策有利于规范科研行为,并增加论文成果的本土可获得性。《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引发了学术界的深入讨论,Nature刊登新闻《论文≠奖金:中国出台政策改进不当激励措施》,援引英、美、日等国家多位专家观点,对中国政府举措作出积极评价。

问:当前在破“五唯”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障碍?

答:经过近年来人才评价改革的重点落实、专项治理,教育系统人才称号“帽子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但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高校存在“看帽子”“数帽子”的惯性思维,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少数指标和人才长周期发展的关系,对破除“唯帽子”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二是能力建设还不平衡。深化新时代人才评价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但是目前,高校人才评价制度方面“破”得较多,“立”得还不充分,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当前在社会舆论、评估机构等外部因素作用下,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人才计划等数据排行仍受社会关注。一些高校不能理性区分舆论的一般评价与科学的专业评价,建立健康良好的学术氛围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问:关于人才评价改革,教育部下一步有怎样的部署?

答:人才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任务。下一步,必须紧扣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以人才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评价方式、遴选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一是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一直在路上,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确保人才选得更准、用得更好。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人才和学术评价中的作用,让“懂的人”选“对的人”。

二是强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牵引示范。进一步强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双一流”学科建设等,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立德树人,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推进小同行评价,落实分类评价,树立人才发展正确导向。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指导高校积极支持各类人才发展,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支持培育体系,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人才“育得更强”。

四是加强教育引导和督促指导。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指导高校健全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制度机制,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记者 靳晓燕)

  • 相关阅读
  • 高校辅导员评职称,更重育人实效

    近期,山东大学深化辅导员职称制度改革,提出“落实‘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要求,在思政系列职称评审中,取消科研论文、项目等‘必选’前置要求,推行体现立德树人贡献的代表性成果‘多选...

    时间:02-20
  • 激发活力是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教师退出机制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教师法中关于“基于行政处罚或者解聘”的相关条款。随着时间推移,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时间:02-20
  • 教师成长,“临界点”怎样成为“转折点”

    新时代教育事业发生的格局性变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对教师队伍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几年,教师退出机制备受瞩目。这是教育人事改革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回到激励每位教师胜任岗位的初衷,假如面...

    时间:02-20
  • 中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近年来,不少地区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的应用,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能有效避免教师“躺平”现象;也有教师直言:“平时教学工作已...

    时间:02-20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坚守三尺讲台三十九载的山村教师杨红军在为学生授课。新华社发2023年9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

    时间:02-20
  • “不拘一格评人才”的氛围正在形成

    一位年近九旬的退休副教授、一句“学历和能力能划等号吗”的发问,在本报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观、成才观的大讨论。讨论声中,既有不少读者对于学历歧视的困惑,也有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于“高学历、低能力”“海...

    时间:02-20
  • 全国人大代表张咏梅:加强涉未成年人文创产品监管

    原标题:加强涉未成年人文创产品监管“看看这些低俗的‘美少女’手办!”翻看着手机里的一张张图片,张咏梅忧心忡忡。大年初九,她早早就来到办公室,写下了准备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未成年人...

    时间:02-20
  • 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

    原标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擘画了路线图。乡村振兴,关键...

    时间:02-20
  • 江西贵溪市试点“乡聘村用”机制 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待遇提高了,保障增加了,扎根乡村更安心了。”在江西省贵溪市鸿塘镇红山村,95后女村医黄梦杰已经在村卫生室执业两年。该市实施“乡聘村用”机制后,她成为镇卫生院聘用职工,医院还为村医...

    时间:02-20
  • “十四冬”开幕式表演 青年学子展风采

    2月17日晚举行的“十四冬”开幕式上,作为点火仪式前的最后一个节目,8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与100余名演员高声朗诵《中华体育精神颂》,饱含深情、铿锵有力的诵读,将现场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 “中华体育精神颂...

    时间:0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