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2024-03-06 08:4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两会访谈)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作者 张杨彬

  面对“AI(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音乐家”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十分笃定地回答,不可能。

  “就像我们面对面交流,如果是一个机器人跟你交谈,还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吗?音乐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是需要灵光乍现的时刻的。”他说,这才是艺术最鲜活、最感人之处。

  “不过,人工智能可以为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我们要拥抱新科技。”作为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认可科技对创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比如实景布置和虚拟现实技术配合恰当,可以打造更美的舞台。”

  除了艺术创作本身,廖昌永也十分关注艺术高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等话题。

  2023年全国两会,廖昌永涉及大学校园有序开放的建议引发热议。可喜的是,今年全国高校陆续“敞开怀抱”。应该如何用好高校资源服务公众?今年,廖昌永的提案中包含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简而言之,以高校作为主阵地,统筹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

  2024年第一天,上海音乐学院校园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已经有超过1.5万人次通过预约形式来听讲座、看排练、看演出,大家反响是非常好的。”

  廖昌永说,高校不仅是教学和科研机构,也应该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

  占地百余亩的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内,坐落六栋历史保护建筑,还有世界一流的歌剧院音乐厅。“希望大家走进校园,除了看见美景外,还能感受我们近百年的学术氛围。”廖昌永介绍,建筑里布有展览,安排讲座;剧院里既有演出季的高质量演出,也结合学生实践提供低票价演出服务,仅需三五十元(人民币)。

  “上海音乐学院自创立之初,有先辈所期的三个愿景——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所谓“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即社会美育,除此之外,“趋向于大同”也是他一贯为之努力的。

  回望中国音乐史,廖昌永说,钟鼓琴箫等华夏正声,与胡琴、琵琶、唢呐、筚篥等外来乐器,共同构成中国音乐。千年间,中国音乐从未停止与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正是这种融合、包容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廖昌永也提议兴办更多国际音乐比赛,把国际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引进来,让中国好的作品也能通过交流平台走出去。“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国艺术歌曲、音乐创作。”

  • 相关阅读
  • 专访郑庆华:人工智能赋能创建未来教育新格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

    时间:03-07
  • “科普大篷车”开进学校

      3月6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科技协会“科普大篷车”开进泉山路小学校。丰富的科技展品和精彩的科普活动,吸引学生参观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图为学生体验科普展品。  冯树风摄(人民视觉)...

    时间:03-07
  • 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原标题: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付新华教授团队揭开了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为发光昆虫的发光及闪光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时间:03-07
  • 锻造“特色融合”办学核心优势

    原标题:锻造“特色融合”办学核心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代表认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锚定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定...

    时间:03-07
  • 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原标题: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2023年,...

    时间:03-07
  • 公保扎西委员:建高原医学康养基地

    原标题:建高原医学康养基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

    时间:03-07
  • 科技成果助生产

    原标题:科技成果助生产 “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问题。”3月6日的福建代表团开放...

    时间:03-07
  • 培育创新型人才

    原标题:培育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自身...

    时间:03-07
  • 邹联克代表: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原标题: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2023年...

    时间:03-07
  • 王成斌委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原标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前,基础研究对于抢占未来新兴产业制高点、提升国家...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