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超级显微镜“上新” 大脑活动看得清

2024-10-22 08:56: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超级显微镜“上新” 大脑活动看得清

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受访单位供图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团队的研究成果——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问世。这台仪器可以“看穿”大脑,具有跨空间和时间的多尺度成像能力,填补了当前国际范围内对哺乳动物介观尺度活体三维观测的空白,同时为揭示神经、肿瘤、免疫新现象和新机理提供了新的“杀手锏”。相关研究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通过这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看到什么,又能帮助人类解决哪些重大基础研究难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戴琼海院士团队。

兼具厘米级视场与亚细胞分辨率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每时每刻,人体内都在上演着大量不同类型细胞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交响曲”。

“在这一连接微观与宏观之间的介观尺度上,存在巨大的技术空白,使得当前研究难以在哺乳动物的活体环境器官尺度下,同时观测大量细胞在不同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时空异质性,这极大限制了脑科学、免疫学、肿瘤学、药学等学科发展。”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吴嘉敏说。以脑科学为例,大量神经元间的相互连接和作用涌现出如智能、意识等功能,厘清神经环路的结构和活动规律是解析大脑工作原理的必由之路。然而,具备单神经元识别能力的传统显微镜往往只具备毫米级视场,仅能覆盖小鼠单个或几个脑区,实现单个平面神经信号动态记录;功能核磁虽然能够实现三维全脑范围观测,但空间分辨率却远不足以识别单细胞。

瞄准这一国际前沿难题,戴琼海院士团队在2013年率先开展介观活体显微成像领域研究,并在2018年成功研制出当时全球视场最大、数据通量最高的显微仪器——高分辨光场智能成像显微仪器RUSH,这台仪器兼具厘米级视场与亚细胞分辨率。

然而,RUSH系统仍面临一系列瓶颈,且每一项技术瓶颈本身都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国际难题,在同一系统上同时解决这些活体成像问题极具挑战。

RUSH3D的问世,使得上述难题迎刃而解。吴嘉敏介绍说,RUSH3D能以20Hz的三维成像速度实现长达数十个小时的连续低光毒性观测。它不仅“分得清”,还“看得更全”“拍得更快”“看得更久”。

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系列物理瓶颈

“做基础研究,就是要有敢于做颠覆性科研的勇气。”戴琼海说,过去十多年来,科研团队持续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仪器整体性能的颠覆性提升。

吴嘉敏介绍说,该成果的创新点,即提出一系列计算成像方法,在同一技术架构上,同时解决了一系列活体成像难题,从而解决视场、分辨率、三维成像速度、光毒性之间的固有矛盾。计算成像的核心理念是改变传统光学成像“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理念,利用计算编码、计算采集等多维尺度计算架构,实现对高维光场的超精细感知与融合,为机器设计更好的感知系统,从而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的一系列物理瓶颈。

吴嘉敏进一步解释道,针对二维传感器难以捕捉三维动态变化的难题,团队提出扫描光场成像原理,在实现轴向400微米范围高速三维成像的同时,大幅降低激光照射对细胞的损伤。

针对活体组织复杂环境引起的光学像差降低系统成像分辨率与信噪比这一难题,团队提出基于波动光学的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即无须在光学系统中增加额外波前传感器或者空间调制器,在后端就可完成大视场多区域自适应光学像差矫正,从而提升大视场复杂环境三维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以及信噪比。这一设计使得仪器仅需常规尺寸物镜,就能有效克服空间非一致的系统像差和样本像差难题,实现全视场内均一高空间分辨率的十亿像素成像,显著降低介观成像系统尺寸与成本。

获得一批“国际首次”观测成果

“优化科学研究的路径与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科学进步、人民幸福,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戴琼海说。

目前,已有多个交叉研究团队利用RUSH3D在脑科学、免疫学、医学与药学等多学科,获得一批“国际首次”观测成果。

“在脑科学方面,RUSH3D通过其跨时空的多尺度成像能力,极大拓宽了科学家对大脑的认知。”吴嘉敏介绍说。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网络被认为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中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信息处理中心,是产生生物智能乃至意识的关键神经网络区域。然而,由于观测技术限制,目前大部分研究只能同时记录实验动物中一个或几个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难以进一步研究皮层神经元网络的联合动态变化。

通过RUSH3D大视场、三维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成像优势,交叉团队开创性实现对头固定状态下清醒小鼠背侧皮层17个脑区中十万量级大规模神经元的长时间高速三维记录,并且能够对同一群神经元多天连续追踪。运用该系统,研究人员证实了响应感觉刺激,调控运动的神经元并非只存在于单一感觉皮层、运动皮层,而是广泛存在于皮层各个区域,但各个区域神经元对感觉信息编码、整合、区分的能力存在差异。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自发运动行为发起时,小鼠皮层神经元网络采用由尾侧向鼻侧传导的发放模式。这一结果提示,视觉、触觉等感觉皮层神经元的信息整合和全皮层范围信号扩散,可能是引起自发运动的关键因素。

吴嘉敏说,在此基础上,RUSH3D有望首次实现解析全背侧皮层的介观脑功能图谱,通过捕捉大脑内的成百上千万神经元间的动态连接与功能,揭示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智能的本质等基本问题,推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还有望推动脑启发的人工智能发展。

(记者 华 凌)

  • 相关阅读
  • 返乡“新农人”徐旭东:为希望的田野注入青春能量

    6年前,徐旭东大学毕业回到农村,跟着爷爷、父亲干起了农业。他加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科研团队试验了很多小麦品种,并通过农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丰产丰收。...

    时间:10-22
  • “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

    原标题:“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这激发我们对全球发展与治理体系变革进行深入思考。”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在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

    时间:10-22
  • 广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护乡村甜蜜事业

    原标题:广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护乡村甜蜜事业日前,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中段村上中段屯桉树林下,摆放着100余个方方正正的蜂箱,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着蜂箱飞舞。身着防蜂服的“00后”女孩吴素英打开蜂箱...

    时间:10-22
  • 多方合力,托举体育梦想

      满足运动需求、发掘体育人才、完善培养体系——  管好用好体育培训机构  本报记者陈晨曦刘硕阳  2024年湖北省社会俱乐部运动会日前在咸宁市落下帷幕,来自156个体育俱乐部的2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田径、跆拳...

    时间:10-22
  • 丰富赛事供给 搭建成长舞台(特写)

      由短跑名将苏炳添参与建立的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几名特殊的客人,韩信等年轻短跑运动员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细致的测试。  尽管只有12岁,但韩信已经在田径赛场崭露头角。在今年8月举行的2...

    时间:10-22
  • 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出彩机会(记者手记)

      10月初,为期两天的2024WSE田径公开赛北京站在国家奥体中心举行。这座举办过多项世界大赛的体育场,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年轻选手,洋溢着青春活力。  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未来将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会成为...

    时间:10-22
  • 北京明清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施芳)北京明清考古研究中心近日揭牌成立。中心由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合作建立,将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合作研究...

    时间:10-22
  • 微专业缘何受热捧(人民时评)

      丰富多样的微专业课程,为人们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丰富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    前不久,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自然教育微专业迎来首批新生,54名学生中有35名来自校外。按照课表安排,周末的一天里,学生们会学...

    时间:10-22
  • 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原标题: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不久前,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正式开启,关注者众。读研、继续深造,正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研究生...

    时间:10-22
  • 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

    原标题: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自9月21日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正式施行以来,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全...

    时间:10-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