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为我国高土石坝工程抗震研究“开疆拓土”

2024-10-22 08:47: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为我国高土石坝工程抗震研究“开疆拓土”

“今年5月,孔院士病情加重,却仍然牵挂项目结题情况。我赶到上海,在他病床前做了验收前的汇报,那时院士只能以点头或摇头回应……”10月20日,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刘君在追忆与恩师的最后时光时几度哽咽。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一想,明天告诉你……”这是孔院士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现在,我们已无从得知孔院士心中的答案。

2024年9月10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工结构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孔宪京因病去世,享年72岁。他是我国高土石坝和核电厂工程抗震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虽然再也无法给出生命意义的答案,但却留下了累累的科研硕果。

“他成天‘泡’在实验室和办公室”

孔宪京于1977年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1983年,他从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水利工程建筑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其后获得该校水工结构博士学位。1990年、1992年,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其间,他三次获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东京大学奖励基金会全额资助,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自费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实验室购置了两台国内买不到的珍贵仪器设备。”大连理工大学退休高级工程师娄树莲回忆起这位相识40余年的同事、老友时说,这件事令她颇为印象深刻。时至今日,那两台设备仍在继续使用。这帮助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实验室建成目前国内尺寸与功能最完备的三轴试验平台,更是促进了试验设备向自主研发的转变。

“他还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台高精度液压伺服大型三轴仪,推进了我国高土石坝的发展。”刘君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土石坝抗震研究尚在雏形阶段,孔宪京深知攻克相关领域难题的紧迫性。

“他成天‘泡’在实验室和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扬说,他对科研工作有一股韧劲儿,每次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1999年,孔宪京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台水下振动台,解决了“水—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抗震试验模拟难题。他还构建起我国核电厂工程构筑物第一套抗震安全性评价体系,为我国核电工程的自主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国家急需这类设备,我身上担子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孔宪京顶住国外软件的巨大冲击,主持研发了土石坝静动力分析软件系统。在这一领域,他一干就是30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个自主可控的高性能数值仿真平台终于建成。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国内80余项水电和核电工程的抗震安全评价。

“为了研制国内最先进的大型静、动三轴仪系统,他亲自设计设备图纸、制作传感器,为开发测控系统软件自学编程语言。”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水利系主任邹德高回忆说,“他经常白天往返于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实验室和合作公司之间,晚上反复琢磨解决方案,睡眠不足四五个小时。”

邹德高还告诉记者,孔院士曾非常坚定地表示:“目前学界对筑坝粗粒土力学特性尺寸效应认识不清,对重大工程安全影响非常大。国家急需这类设备,我身上担子重!”

如今,斯人已去,但他培养出的80余名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将继承其遗志,以实际行动,继续探索生命的意义……

(记者 张 蕴)

  • 相关阅读
  • 返乡“新农人”徐旭东:为希望的田野注入青春能量

    6年前,徐旭东大学毕业回到农村,跟着爷爷、父亲干起了农业。他加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科研团队试验了很多小麦品种,并通过农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丰产丰收。...

    时间:10-22
  • “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

    原标题:“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这激发我们对全球发展与治理体系变革进行深入思考。”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在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

    时间:10-22
  • 广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护乡村甜蜜事业

    原标题:广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护乡村甜蜜事业日前,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中段村上中段屯桉树林下,摆放着100余个方方正正的蜂箱,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着蜂箱飞舞。身着防蜂服的“00后”女孩吴素英打开蜂箱...

    时间:10-22
  • 多方合力,托举体育梦想

      满足运动需求、发掘体育人才、完善培养体系——  管好用好体育培训机构  本报记者陈晨曦刘硕阳  2024年湖北省社会俱乐部运动会日前在咸宁市落下帷幕,来自156个体育俱乐部的2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田径、跆拳...

    时间:10-22
  • 丰富赛事供给 搭建成长舞台(特写)

      由短跑名将苏炳添参与建立的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几名特殊的客人,韩信等年轻短跑运动员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细致的测试。  尽管只有12岁,但韩信已经在田径赛场崭露头角。在今年8月举行的2...

    时间:10-22
  • 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出彩机会(记者手记)

      10月初,为期两天的2024WSE田径公开赛北京站在国家奥体中心举行。这座举办过多项世界大赛的体育场,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年轻选手,洋溢着青春活力。  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未来将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会成为...

    时间:10-22
  • 北京明清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施芳)北京明清考古研究中心近日揭牌成立。中心由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合作建立,将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合作研究...

    时间:10-22
  • 微专业缘何受热捧(人民时评)

      丰富多样的微专业课程,为人们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丰富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    前不久,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自然教育微专业迎来首批新生,54名学生中有35名来自校外。按照课表安排,周末的一天里,学生们会学...

    时间:10-22
  • 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原标题: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不久前,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正式开启,关注者众。读研、继续深造,正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研究生...

    时间:10-22
  • 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

    原标题: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自9月21日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正式施行以来,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全...

    时间:10-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