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举国上下沉浸在迎新春的欢乐氛围时,在闽南某大山深处,却弥漫着另一种紧张气氛,南京军区某特种作战旅组织的新年开训课目汇报演示在一场特种破袭战斗中拉开帷幕。担负破袭战斗任务的是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的何祥美所在的二营六连。一阵猛烈的轻机枪点射后,两辆伞兵突击车搭乘12名特战队员如同猛虎下山,在弥漫的硝烟中快速机动。只见车上的两名狙击手装弹、上膛、瞄准、射击,动作一气呵成。随着“啪、啪”两声脆响,两个目标被击中。其余几名队员快速跳下战车,冲进草丛,把潜伏的“敌人”一一擒获。“真棒!”随行记者拍手称快:“个个都像何祥美!”
他山之石打造信息化人才方阵
去年底,该旅接受总部军事训练一级达标考评,34个考核课目均取得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其中获得8个100分,在全军8个参考单位中夺得第一名。据了解,这个旅已连续7年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达标单位。考评完后,该旅政委陈志洪感慨地说:“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单位有一大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系统指挥打仗的人才是紧密相连的。”而陈政委所谈到的人才队伍建设,则与他们单位拥有一批“海归”有关。
4年前,在一次军官编组作业训练中,党委“一班人”精彩的沙盘推演赢得阵阵掌声,但是热烈的场面却被人喊停。谁这么大胆,敢跟领导叫板!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刚刚从外军某山地特种作战学校学成归来的中尉李斌,李斌当众指出了演练中存在的不足:作战方案老套,运用信息化指挥方式不够,难保打得赢。接着李斌声情并茂地讲述起外军指挥所演练:“在路线的选择上,他们会在徒步行军的路线上每一公里设一个休息点,而且要求每名队员都要熟记所有休息点的地理坐标。目的只有一个,行军队伍被冲散时,便于队员能够在下一个休息点集结……”
李斌的发言赢得全场的掌声。事后,旅党委研究决定,请出国留学的官兵走进旅党委班子岗位练兵课堂。自此,33名“海归”成了该旅的“香饽饽”,这批懂外语,精通信息化,熟悉国际先进作战理念的拔尖人才活跃在课堂、训练场。最先尝到出国留学人才甜头的还是“常委班”,目前,该旅7名常委被总部评为优等指挥员。
“三个绝对”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对党的绝对忠诚,必胜的绝对意志,高于对手的绝对标准。这“三个绝对”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该旅官兵的心里。在训练场、在礼堂、在宿舍乃至床头,到处都可以看到醒目的“三个绝对”。“爱军精武模范士官”何祥美、一等功臣江建雄和颜启昌、全军优秀指挥军官郭依衡等都是在“三个绝对”精神激励下成长起来的。
近年来,该旅把“三个绝对”精神不断深化拓展,摸索创新。旅党委“一班人”认识到,深入持久地培育战斗精神,在重视“勇”的培养、“力”的训练的同时,更要突出“智”的增长、“技”的掌握、“心”的攻防和“魂”的塑造。“信息化战争中单兵将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我们的战斗精神培育既要注重团结协作精神,也要注重培养‘孤胆英雄’。”旅长楼正军对记者说,他们加强对官兵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的研究,结合不同兵种专业、不同地域、不同任务等实际,积极探索融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战斗精神培育模式。利用现代化训练手段,运用声、光、电、气、火等技术,营造逼真的体系作战环境,培养官兵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