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排弹兵生活细节纪事

排弹兵生活细节纪事

2012-04-12 16:02:15

  “火山口上过日子,阎王殿前干工作。”多少年来,排弹兵的工作和生活,一直给人们留下这种紧张又危险的印象。

  1996年,人民空军编制序列中,诞生了一支年轻的机场工兵部队——兰空某机场工兵勤务队。该部所属排弹排要排除的是威力巨大的未爆机载导弹和航空炸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一旦发生意外产生的破坏力难以控制。

  让人没想到的是,2005年排弹排扩编为排弹中队以来,天天与航弹、引信、炸药打交道,却未伤一兵一卒,圆满完成111次排弹任务。与老一代排弹兵相比,新一代排弹兵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他们感慨地说,科学发展观给部队带来显著变化,让官兵感受幸福的同时,更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比武技压群雄的幸福——

  “白面书生”成尖兵

  第一次被战友们唤作“喜羊羊”的那一刻,列兵万洋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

  2010年10月,万洋洋代表兰空参加空军比武。全空军同类专业16个代表队,参赛队员个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唯独他是个列兵。出人意料的是,万洋洋以优异成绩荣获第二名。

  这一切来之不易。

  2010年新兵下连,万洋洋被分配到排弹中队担任探测员。第一次参加军事训练,他兴高采烈地爬上期待已久的新装备,顿时傻了眼:控制面板、操作说明书,全是英文!

  这可苦了只有初中文化的万洋洋。无奈之下,他利用业余时间跑到书店买来一本英汉词典,一有空就随手查阅。这样学习吃力不说,效果也十分有限。

  勤务队队长党明杰见状,向队党委提议购买了一批电子书、掌中宝等学习用具,配发给万洋洋等12名新兵。上进好学的万洋洋,知识和实践经验齐头并进,很快在探测专业崭露头角,取得代表兰空参赛的资格。

  “导弹、航弹构造精密,排弹光靠胆大心细还不够,科技素养必须高!”提起万洋洋的出色表现,中队长肖磊自豪地说。

  随着中队先后建起电子阅览室、军营网吧、排弹抢修专修室,越来越多的“白面书生”成为排弹尖兵。节假日,120平方米的军营网吧内,功能齐全的“排弹尖兵综合信息网”吸引着官兵,《战时机场排弹》《机场排弹指挥》等专业课程上传网络,网上推演可随时展开。工作中,不管谁遇到疑难问题,随时随地可以展开“课题式”研讨。

  驻地数十家地方高校发挥了“外脑”作用,6名专家教授应邀担任客座教授,成了官兵们的专业导师。24名大学生干部,人人有战士辅导对象。

  让四级军士长王凌祥感动的是,去年8月,他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当天,教导员闫鹏利就把3000元送到他的手中。闫鹏利解释说,为鼓励官兵学习成才,勤务队出台规定,凡参加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学位或资格证书,队里补助60%的学费。

  他们还有一条“硬规矩”:在外执行任务,只要官兵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学历升级考试需要,队里将合理调整部署,提供便利条件。

  “有条件学习,能提高素质,这种幸福感用多少钱也换不来!”说起这些,官兵们很知足。目前,这个中队全体人员均接受过专业培训,21人获得从业资格证,5人自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证书。

  出色完成任务的幸福——

  “镇队之宝”作用大

  论资历,中士郑伟可谓排弹中队“元老级”人物,单是未爆弹探测器,他就经历了3代型号的变迁。

  提起手中装备新变化,郑伟美滋滋的,一脸幸福。“第一代未爆弹探测器是指针式的,精度差,判断磁场强弱只能靠耳朵听‘滴滴’声的大小。”郑伟说,那时候每次探测未爆弹,自己都提着探测器大汗淋漓,有时误差太大,不得不返工。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