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在边境作战中,为抢救战友,他失去双腿,被评为一等残疾军人,荣立二等功。1987年退伍后,他迈着无腿的“双脚”穿行于上海街巷推销产品,远走西藏高原植树播绿,带领伤残战友兴办工厂,接收60多名残疾人就业,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
他,就是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伤残军人福利厂厂长袁殿华。记者日前走近袁殿华,聆听他的心灵独白:
荣誉的光环属于过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虚度人生
从战场归来,党和国家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许多学校、厂矿、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请我去作报告,我大约为10多万群众作了200多场次的报告。人们一方面把我当作英雄,另一方面又对我充满了同情。我深知,再精彩的报告,最后也得曲终人散,光荣只能属于过去,我必须想法站起来,独立行走,靠自己健全的双手有所作为!
“像你这样的伤残程度,很难。”得知我的想法后,一位有名的医生给我下了这样的判断。
我不相信这个结论,决心练习走路。刚开始,我的整个身体定位在一双假肢上,沉重的假肢一点也不听使唤。尽管有双拐支撑,还是疼得直冒冷汗。站起来,跌倒,爬起来,再跌倒……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撕心裂肺的疼痛。
10多天过去了,我不仅没有站起来,还摔得鼻青脸肿。妻子哭着哀求道:“不要练了,坐轮椅就坐轮椅吧,你就是躺在床上不能动,我也照顾你一辈子!”听了妻子的话,我劝慰妻子——依靠轮椅和双拐当然也能出行,但是离开这些支撑,会摔得更惨、更痛!
我从不气馁,仍然坚持练习。一年后,我终于丢掉双拐,抛开轮椅,像正常人一样站了起来。
肢体是残缺的,心灵必须完整,我要在另一个战场上追求人生的高度
站起来,就要干一番事业!
我先是在县城开了一家酱菜店。由于诚信经营,生意很红火。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6月的一天,家中发生火灾,全部家当付之一炬,在我家做客的一位战友也不幸被烧伤。为给战友治病,我变卖家产,四处借款。不少人劝我到民政部门申请救济,我都婉言谢绝:向组织上伸手,我张不开这张嘴!
给战友治病欠了8000多元的债务,这在当时对我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还债,我又借了2000元钱,只身来到上海,为一家企业推销劳保用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拖着沉重的假肢奔波,一天下来,骨头好像散了架。就这样在上海一干就是5年。
1996年底,我回到家乡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盖了一栋二层小楼。生活安居了,但我不愿过无所事事的日子,先后承包过鱼塘,批发过蔬菜,干过工程,凡是别人能做的,都努力去尝试。
2000年春天,在西藏拉萨工作的一位同学邀请我去旅游。可我的心思根本没放在旅游上,而是带着相关资料和全部积蓄、寻求发展机遇。经过半年的考察,我决定在拉萨开一家苗木绿化公司。为了能使内地苗木在西藏移栽成活,我买了几十本相关方面的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拖着残肢咨询园艺专家,成功摸索出了“断根育苗法”,把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移栽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填补了西藏没有银杏树的空白。
自己富不算富,我要把残疾战友带起来共同致富
2005年底,我从西藏回乡看望战友袁榜山。他下岗后没有经济来源,还欠下一笔债务,我当即把身上带的钱全掏了出来。他拒绝了:“你给俺钱,钱总会花完,给俺东西,也有用坏的时候。你要真心帮俺,就回来带领大伙儿一块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