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0日在酒泉基地举行的神十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此次任务的航天员在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将获得改善。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针对航天员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增加了食品种类,而且通过改进工艺改进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神十飞行任务航天员张晓光在回答记者提问的“神十在轨飞行15天中是如何安排工作和生活”时也表示,“在饮食方面,我们的食品专家为我们制订了丰富的、极具个性化的太空食品,尽最大的努力将我们保障好。”
为了增进航天员的食欲,提高食物的摄入量,航天食谱通常采用个人选择性食谱。那么什么是个人选择性食谱呢,据白树民主任介绍,就是在飞行前由航天员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食品,由膳食营养专家进行配餐后编入食谱,供他们在飞行时使用定制型食品。航天员的味觉在太空也会有变化,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为航天员特意准备了酱料等调味品,有助“开胃”。如此次神十航天任务李锦记根据航天中心配餐需求和计划,特别根据飞行乘组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的个人工作和生活习惯特点,对酱料的口味作针对性调整。由于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味觉暂时退化的情况,家乡口味更能唤起食欲。比如李锦记特别为来自山东烟台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定制和提供海鲜酱,既能满足其喜海鲜味、口味偏重的个性需求,又可方便促进食欲。
中式美食,妙绝天宫。据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介绍,此次针对神舟十号任务,科研人员对 “太空厨房”进一步升级,力求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多,舒适度更好。去年神舟九号飞船量身定制的“太空厨房”是一个白色方盒,长、宽、高均不足30厘米,重量仅仅4.4千克,学名叫做食品加热装置。小小的方盒内有三层加热空间,可以同时均匀加热一份米饭和两份菜。轻轻按下电源开关,耐心等上30分钟,一份冒着热气的地道中餐便新鲜出炉。热腾腾的米饭、香喷喷的鱼香肉丝、宫爆鸡丁……散发各种诱人香味的美食,让远在太空中的航天员尽情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2020:太空厨房全面升级 满足航天员长期居住需求
此次神舟十号的重点转向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验证和应用,相当于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要进入定型阶段,为以后开始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
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继“天宫一号”之后,中国将于2015年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为预计在2020年升空的中国空间站进行准备。定于2020年发射的中国空间站,极有可能是届时人类唯一的空间站,2020年的中国空间站也会是一个国际空间站,其造福人类的意义自然不在话下。
为了满足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建设和工作任务需求,科技人员也在不断升级“太空厨房”,以满足航天员长期居住需求。此次,神舟十号的厨房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全面升级到中国宇航级标准,可靠性更高,产品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将来用于空间站的太空厨房,寿命也能满足长期待在空间站作业的航天员日常生活要求。
尽管“太空厨房”究竟增添了哪些功能并未披露,但这消息还是使得有些网友大胆猜测,也许中国航天员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在天宫上做饭做菜,随心所欲地烹饪各种自己喜欢的美食,尽情享受“舌尖上的天宫”的无穷乐趣。
未来,中国航天各项太空探测任务还将深入持续展开。为了满足未来中国人可能展开的载人登月工程的项目需求,满足“舌尖上的月球”、甚至“舌尖上的火星”的任务保障要求,作为中国航天合作伙伴的食品企业李锦记相关负责人透露,将进一步对航天食品进行升级和技术革新。为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以及考虑到未来将进行更长时间的飞行,他们将逐步设计适合中长期飞行的食品,加紧开发出“云酱料”。在不久的将来,李锦记“云酱料”根据航天员身体数据进行口味配比、实现进行自主加热、耐存储、远程遥控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