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在森林防护中坚决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先”的理念,注重火灾预防工作,达成了火灾发生率逐年下降的良好走势。特别是今年春防期间,支队在预防森林火灾工作中实施措施得力,又加之气象条件有利,将春季火灾发生率降至了历史最低点,以“零战绩”的优异成绩确保了森林资源不受侵害。春防期间,支队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靠前驻防、快速行动、重兵投入、联合作战、全程指挥”的防火灭火理念。
防火宣传覆盖整个林区
支队及时开展万人千里防火大宣传。4月份,驻守在9个林业局的千余名官兵采取异地同步的方式,与驻地近万名群众共同开展 “千里走基层,万人签名防火大宣传”活动,通过下基层、走村屯、入矿区、进学校,先后组织2万余名官兵和驻地群众在“千里走基层,万人签名防火大宣传”条幅上签名,营造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采取地面宣传与空中宣传相结合、定点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防火宣传与防火执勤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在广场、路口和车站等人群密集区设立固定宣传站,通过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宣传片、散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宣传防火法规常识,开展火灾案件的警示教育,形成了防火宣传的“组合拳”。
靠前驻防保护重点林区
5月份以来,支队先后派出5个单位370人赴温河、翠岭、奎中、羊其河4个高危火险区和1个航空护林站实施靠前驻防,坚持“上山灭火作战、下山教育训练”原则,积极开展专勤专训。按照“熟悉防区、了解周边、利于战备”的要求,积极开展识图用图、通信侦观器材操作使用训练,集中组织干部骨干进行战场勘查,熟悉火险区山情、林情、社情,特别是对主要道路、桥梁、河流、植被等数据进行细致勘查,做到一口清、问不倒。按照“优化整合,强化训练”的原则,大力开展索滑降分队、机械分队、水泵分队、通信分队等重点分队人装结合专项训练,通过优化整合式训练,进一步提升了灭火实战效益。驻防部队还采取多种形式坚持落实每天1小时体能训练,每周开展1次机动距离不少于50公里的进山入林灭火作战综合演练,每半月组织1次10公里负重急行军训练。
武装“三清”封控原始林区
在北部原始林区进入防火紧要期之际,支队积极行动,出动155名官兵参与开展北部原始林区“三清”专项行动,参战部队从空中、地面对目标地域实施了彻底清查,共出动飞机12架次进行空中巡查,地面部队行程近万公里,分奇干、乌玛、永安山三个战区对所有沟岔、支线、河道、采金点进行清理,确保了行动无盲区、清查无死角。与参加任务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大兴安岭森林公安、航空护林站等多单位协同作战,密切协同,相互配合,参战官兵克服行动时间紧、任务区域广、林区路况差、生活保障难、林内行军难、昼夜温差大、复杂情况多4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扬森林部队火场精神,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在这次行动中,共拆除无人居住简易窝棚10处,捣毁地窨子6个,清理捕鱼捕猎设施7处,发现废弃摩托车1台,收缴柴油1桶(200升)。为做好今夏北部原始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
支队党委始终坚决贯彻总队“打造特色核心军事能力”目标要求,围绕“三个适应”、“一个目标”,推动战斗务生成“五个转变”,深入解读“六种能力”积极探索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途径。支队与森林防火指挥部协商制定《警地联合指挥方案》、《站队一体化规范》,建立“平时联建,战时联指、保障联供”的共建机制;通过协商共建、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等办法,建立地面侦察、空中观察、巡护了望、气象预报、卫星遥感“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火情监测预报体系,初步实现了作战指挥火情气象信息能监测,火场图像能传输,指挥信息传递能同步,每个战斗单元能互联。围绕培养“山里通??铁脚板??活地图”目标,突出强化基础体能??5公里越野??灭火安全和适应作战需要的负重??饥饿??求生等极限训练。集中4天时间组织驻牙部队372名官兵在支队“野外化模拟化”训练场开展模拟实战训练。采取异地同步的形式,组织基层8个大队在不同地域、同一时间开展了以检验支队同一时间处置多点火情为目的,代号为“尖兵-13”的指挥所带实兵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指挥控制、快速机动、攻坚克险、紧急避险、综合保障等能力,总结出了“空中力量保障、特种车辆输送、水泵分队攻坚、常规分队推进、警地协同看守”的管用、实用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