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的“黄金海岸线”上,有这样一幅和谐而奇妙的景象:南侧是游人如织风景曼妙的海滨浴场,北部则是迷彩身影涌动的壮阔海训场。
对于三面环海的半岛小县而言,这只是900公里海岸线上象山人民拥军支前动人场景的一个缩影。
在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陆海空部队齐全的象山县,10多年来瞄准打仗拥军、盯紧战场支前,心系强军梦想全力助推战斗力提升,先后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和浙江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
(一)
把地理位置优越的石浦镇皇城沙滩北部保留给部队做海训场,对象山县党委政府而言,制定这样的决策并不容易。
这几年,南边浴场的旅游生意越发红火,老百姓眼馋:北边也搞起旅游,咱日子不是更好过?开发商更是三天两头找上门:北边搞开发,资金随时都能到位!
可是,风景秀丽的海滩不仅是旅游好场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潮汐规律更是部队遂行海上军事任务的天然练兵场。
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选择题到底有多难,县委书记李关定说,县领导班子始终认准一个理:没有强大的国防支撑,经济发展难以持久。
“只要是部队练兵需要,我们就全力支持,不讲条件。”象山县婉言谢绝了开发商,再一步步做通群众工作。最终,北部大片优质沙滩继续无偿提供给部队,用于实战化训练。
2006年,某集团军提出要在韭山列岛建立海训基地,象山县三次召开全县干部大会达成共识:推迟韭山列岛开发,把20年使用权无偿交给部队备战练兵。
宁可一时经济发展受影响,也要保障部队练兵打仗。在小小的象山县,像这样无偿将黄金海岸提供给部队砺兵演训的,共有6处之多。
在探索建立《部队海训12项保障机制》《拥军支前6项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拥军支前保障机制的同时,象山县成立了由4个中队、200多艘民船组成的民兵船运团和海上侦察、水上救援等15支民兵应急队伍,通过每年的实战化对接演练提升战时海上支前保障能力。
(二)
53米高的象山港跨海大桥如同一道彩虹,让象山融入“1小时宁波经济圈”“2小时杭州经济圈”。彩虹桥下书写着象山人民拥军支前的一段佳话。
从2003年7月立项到2009年6月动工,投资60亿元的象山跨海大桥曾4次改动设计方案。每次设计方案一完成,象山县有关负责人就拿着设计图,挨个到驻军单位征求意见。
海军某部查看图纸后提出:大桥设计的40米净空高不够,会影响部队日常通行训练,至少需要增高8米。
专家估算:净空提高8米,开支至少要增加4亿元。
一边是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一边是4亿元的庞大开销,象山县委、县政府在艰难决策面前坚持把国防战备放在首位:“宁愿牺牲一些GDP,也不能牺牲战斗力。”
2012年12月29日,象山港跨海大桥竣工通车,净空高、海域通道、承载量全部满足军事需求。
和跨海大桥一样,连通着军队和象山人的强军梦的,还有高架岭隧道附近的军用专用车道。前些年,交通拥堵的高架岭隧道曾是海军某部后勤保障和陆上机动的大难题,2009年,象山县为部队架起一条长452米、宽8.5米的军用专用车道,极大提升了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
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考虑战备和国防需要,已成为象山雷打不动的工作准则。与此同时,象山县加大投入改造升级岛内公路,将沿海码头、岛屿和军事要地紧密相连,驻军和演训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和战备训练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