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苦越向前
敬业精神放飞“极地”雄鹰
高原、高寒地区,对于习惯了低海拔、常规气温的人们来说,意味着生命载荷的承受极限。
让国产直升机飞上高原,飞进西藏,这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梦想。
在最近4、5年里,中航工业直升机人一直在挑战世界屋脊, 2010年、2011年,AC313直升机两度开展高原试飞,并突破了海拔8000米升限。2014年,多型直升机同时飞向高原,高原试飞队再次展示了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浩然气概,印证了“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怕艰苦”的高原精神。

青海省格尔木海拔3000多米,参试人员连续12天,每天早上五时出发,一直到子夜时分才能歇息,一些同志因为极度疲乏和高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仍难以入睡。就在这次高原试飞接近尾声时,某型机刷新了国产直升机的升限记录,一举飞跃海拔9000米。该型号总师徐朝梁在总结这次创纪录的飞行试验时,不禁情难自抑地写道:面对在高原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团队没有气馁。国产启动系统在高原出现启动不成功问题,排故之初,年轻的队员们开始查原理图、检查机上线路、分析定位,机上采取临时措施后验证,不行再来,最终准确定位到成品受干扰部位,经过厂家改进解决了问题。期间从失败到成功不知反复了多少次,压力山大,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攻坚破难的精神根本坚持不住,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的队伍很年轻,主要设计人员都是近几年才参加工作的同志,没有高原试飞经验,但是每次遇到问题,他们都会积极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是我们这次试飞的中间力量!徐朝梁说,直升机的设计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能够飞越9000米,无论是发动机、旋翼系统、滑油系统、液压系统等等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包括飞行品质在9000米都能有效控制。
不唯在高原,在高寒地区,直升机同样经受了考验,试飞队员更经受住了严寒的“鞭策”。参加高寒试验拍摄工作的宣传主管林志刚描述,在黑龙江漠河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拍摄,不一会儿手指就冻麻了,再过一会儿就没知觉了,事后回到车上,双手一直在发抖,那之后的两个星期,手指一触碰东西就疼得跟火烧一样,筷子都拿不稳。虽然如此凛冽的严寒时时威胁着大家,但为了获得有效的试验数据,大家又都期盼着气温更低一些,为此参试人员常常选择凌晨开展试验,因为那时候的气温更符合科研的要求。
经过高海拔和极寒的考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国产直升机能够在祖国全疆域飞行。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直升机人能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

希望在青年身上
敬业精神薪火相传
2015年,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按照集团公司开展“敬业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组织了广泛深入的“大讨论”,各单位通过大讨论活动,加深了对“敬业”内涵的理解,明确了本单位本岗位的敬业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直升机所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敬业精神代代相传。未来寄托于青年一代,希望寄托于青年身上,吴希明、邓景辉、徐朝梁、郭俊贤、李家云、胡和平、曾本银、李满福……这些今日中年级别的“操盘高手”,无一例外都有过风华隽永的奋斗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