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也算是一位"老兵"了,据本人透露他现在已经是团职了。作为中国男篮的一份子,王治郅在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军人为何来到这个战场?
在奥运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活跃着这么多军人选手,人们对此不免要问:他们为何来到这个战场?
其实,奥运会从来没有让军人选手走开。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初,就与军人有着特殊渊源。甚至可以说,是军人缔造了古代奥运会。早在2700年前,古希腊举办少年军校,设置跑步、摔跤、投掷、击剑等各种项目,有的比赛器械还是实战兵器。古代奥运会,由此发轫。很多古老的奥运项目,参赛者都是士兵,设置的比赛项目也是由战斗动作衍变而来:标枪源于一掷可以制敌的投枪,铅球源于古代炮兵石制的球形炮弹。而马拉松长跑则是为了纪念一名古希腊传令兵菲迪彼得斯。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击溃了入侵的波斯军队,为了把这个捷报告知全体人民,菲迪彼得斯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城,说完"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死。
奥运会发展至今,经历了诸多变化,但是很多比赛项目保留"军味"。据统计,在北京奥运会设置的28大类、300多项比赛中,60%以上的项目都能从军事训练中找到渊源。
在各路奥运军团中,来自欧美国家的军人运动员比例较高。这与他们的兵役制度密切相关,在这些国家,每个健康的青年都必须服兵役。一些专业运动员如果正好在服役期间赶上奥运会,那么他们就以军人身份参赛。
也是在欧美国家,一些与军事训练科目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比如摔跤、击剑、柔道、射击等交给军队来负责组队和训练。在射击项目中,军人运动员的比例在90%左右。俄罗斯是一个很注重培养军队选手的国家,在帆船、游泳和跳水这些夺牌热门项目中,有夺牌希望的选手70%都是军人运动员。
法、德等国的军事体校是培养运动员的重要基地。在法国有所知名的三军体校,第一任校长是拿破仑,足球巨星普拉蒂尼、齐达内都曾在该校学习工作过。三军体校的4大任务之首就是培训顶尖级运动员。1996年,该校的38名运动员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其中19人进入决赛,获得2金2银3铜的成绩。
今天的奥运会,已经不禁止职业选手参赛了,而在1984年奥运会前,更多的参赛者却是非职业选手。也就是说,参赛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其中当然包括军人职业。
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军人运动员演绎了一个个传奇。二战名将巴顿,在很多场合宣称:"参加第五届奥运会才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誉。"1912年,第5届奥运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时任陆军上尉的巴顿自费参加了现代五项比赛项目,获得游泳第七、击剑第四、马术第六、跑步第三的成绩。
前苏联军人维克多邱卡林在赛场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奥运传奇让人至今津津乐道。被德军俘虏后,他在集中营里被折磨了4年之久,但他依然坚强无比地活了下来。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这位31岁的体操老将一人获得了4枚金牌和2枚银牌。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邱卡林一根手指头脱臼,但他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将比赛进行到底,再夺冠军。 还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来自埃塞俄比亚国王警卫队的一名军人阿贝贝比基拉创造了又一个奇迹:赤脚完成了比赛,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获得马拉松金牌的非洲黑人运动员。
军人生来为战争,是军人就要上战场。但是我们也深知: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和平更是人类的共同期盼。古奥运虽然起源于战争,但它的精髓与实质是追求和平与友谊。"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的名言因此流传至今。现代奥运的和平力量越来越强大,每一届奥运会都成为世界各国寻求和平的重要途径。从1993年开始,"神圣休战"正式进入了联合国程序,去年第62届联大一致通过了我国提出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或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众多国家的军人相聚在奥运赛场,本身就是体现了对和平与友谊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