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帐篷小学”:鱼水相依40年

2024-06-01 08:19:00

来源:中国军网

“老山脚下,盘龙江边,我们的帐篷小学,披上战争硝烟。亲人解放军教我们学文化,亲人解放军保卫我们的家园……”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云南省麻栗坡县迎来一群“特殊客人”——由火箭军某旅和云南省麻栗坡县人武部官兵组成的一支回访小分队,踏访40年前该旅前身参与创建的“帐篷小学”旧址。

在“帐篷小学”旧址的迷彩围墙外,官兵与已并入麻栗坡县老寨小学和天保口岸学校的同学们再次唱起“帐篷小学”校歌,一同回忆这所学校的往事。

战场办学

帐篷里的学校

坐落在麻栗坡县天保镇八里河东山后的苗族村寨芭蕉坪,距国境线只有800多米。如今安宁祥和的芭蕉坪,在40多年前曾饱受战火蹂躏。

那年,火箭军某旅前身某工程团奉命开赴前线。受战争影响,麻栗坡边境一线的几所小学均遭受不同程度毁坏,许多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打仗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读书!”某工程团和兄弟单位因陋就简,决定在驻地附近的八里河、芭蕉坪等地支起军用帐篷作为学校。

八里河东山芭蕉坪“帐篷小学”诞生于1984年12月,一顶军用帐篷、一块小黑板、9个充作课桌的炮弹箱,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家当。学校由一名“兵校长”兼任文化课老师,就读的只有9名少数民族学生。

“当时,这样的‘帐篷学校’有好几处,还有面向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我们团在磨山粮库办了一个‘帐篷班’,学生年纪在15到18岁之间,教高中以下文化课和无线电、电器维修等技能。那个教室是用竹竿当骨架,竹席作屋顶和墙面,教员由我和团里官兵轮流担任。”当年参与“帐篷办学”的时任某工程团宣传股干事孟献常回忆。

除了条件艰苦、资源紧张,“动员上学”也是“兵老师”们遇到的难题。芭蕉坪是壮、苗、回族等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陲村寨,大多数儿童从小就要下地干活,很多村民并不支持孩子上学。

“我带着教员何兴全到芭蕉坪找到村长,村长陪着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学龄儿童上学。”时任某连指导员刘建民告诉记者,为改善边境地区的教育状况,连队还以战斗班为单位与学生家庭“挂钩”帮扶,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帐篷小学”办学条件也不断改善:新的军用帐篷替换了原先的旧帐篷,用子弹箱、炮弹箱制作的简易课桌、小方凳重新上了漆,帐篷里挂上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标语。

就这样,硝烟弥漫的战地传出了琅琅书声,一顶顶军用帐篷成为学生的新课堂,成为他们开蒙启智的地方。

军地共管

不掉棒的“接力”

“这条坑道下方200米处,就是全国妇联原主席、朱德元帅夫人康克清同志题词的‘帐篷小学’原址。”在参战老兵崔乐全指引下,回访小分队来到了当年建造的八里河东山芭蕉坪指挥坑道。

“当时提出的办学宗旨,是要解决当地学龄儿童‘无学校、无教师’、上学难的问题。”“帐篷小学”原校长马发燕说,“为减轻群众的负担,‘帐篷小学’一直是免费办学,经费全部来自部队官兵捐款。”随后十几年,虽几经部队轮换、官兵退役,但这场“接力”从没掉棒,“帐篷小学”完整地移交下来,采取军地共管的模式坚持办学。

1993年,“帐篷小学”搬入部队撤离后的营房。2000年4月,某边防团对校园进行综合改造……这些年,“帐篷小学”先后搬迁6次,帐篷变竹舍、瓦屋变楼房,但不变的是驻军部队对“帐篷小学”学生们的关怀。

麻栗坡县教体局副局长王芳介绍,在军地各级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芭蕉坪“帐篷小学”一度成为边境地区建设一流的小学,还与邻近的几所学校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9月,“帐篷小学”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麻栗坡县天保镇八宋小学教师王和强,就是“帐篷小学”走出的学生。2010年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的学校任教。“曾经是‘兵哥哥’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我要接过他们的火炬,继续他们的事业。”王和强说。

如今,“帐篷小学”因生源减少,学生并入麻栗坡县老寨小学和天保口岸学校,但“帐篷小学”仍作为一条纽带,将驻军部队官兵和边境地区的学生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薪火相传

校园里的“常客”

“我曾两次赴黎巴嫩参加国际维和任务,还赴尼泊尔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近日,麻栗坡县人武部参谋李华健来到天保口岸学校,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以“带你走近军人”为主题的思政课。

“自‘帐篷小学’建校以来,‘兵老师’就没有缺席过。”人武部政委李峰介绍,在“帐篷小学”军地共管期间,学校不仅有“兵老师”,还有“兵校长”。

“帐篷小学”第8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兵校长”叫周真国。1992年,从贵州安顺师范学校毕业入伍的战士周真国被某边防团委派接任“帐篷小学”校长,一干就是15年。2007年学校移交地方后,部队不再选派战士担任常任教职工,官兵与“帐篷小学”的感情却从未冲淡。2012年,周真国退役后被聘为“帐篷小学”名誉校长,继续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奔走。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如今,边防部队和人武部官兵成了学校里的“常客”。

在天保口岸学校,随处可见“帐篷小学”的文化传承。教学楼前有从八里河东山引接河水建成的景观,提醒师生铭记历史、饮水思源。学校里设置一面“红歌墙”,还将防炮洞遗址修缮作为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建起一座充满“军味”的运动场,每当有官兵来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这里都是最热闹的地方。

将慰问品和书籍送给学生后,回访的火箭军官兵与学生们许下约定,还会再来这里看望同学们,维系好这份战火中传承下来的军民情谊。

(王洪续 本报记者 王凌硕 通讯员 杨白冰)

  • 相关阅读
  • 做严守组织纪律的老实人

    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是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我们必须把组织纪律放在突出位置,引导每名党员敬畏组织、服从组织,坚决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做严守...

    时间:06-01
  • 举办“红星照耀我成长”文艺演出

    本报讯 陶金、闫地灵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举办“红星照耀我成长”文艺演出,11所红星幼儿园700余名师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军委机关各部委、军委各直属机构有关领导和...

    时间:06-01
  • “橄榄绿”走进无声世界

    走进武警广东总队茂名支队信宜中队的图书室,记者看到几名战士在“比划”不停,一旁还有人纠正动作。“这是在学手语。”中士吴良伟告诉记者。上周,中队官兵去信宜市福音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回来...

    时间:06-01
  • 从此深山涌“浪花”

    5月28日,海军某中心部分官兵刚到达贵州省仁怀市长岗小学,就被学生们围住了。“海军叔叔,儿童节我们有文艺汇演,我也参加了!”“叔叔,我画了上次参观的军舰。”这是该中心官兵今年第2次来到长岗小学...

    时间:06-01
  • “追锋”漂流本的暖心旅程

    “虽然远离繁华都市,但一代代戍边官兵驻守高原,无怨无悔地守卫祖国边防、守护万家灯火。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戍边英雄吗?”“陈祥榕!”“王焯冉!”……3月5日,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什布奇边防...

    时间:06-01
  • 大手牵小手 红星映童心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开展“军娃进军营”活动。图为军娃近距离体验武器装备。 董浩摄“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武警南昌支队某部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图为学生观看战士整理...

    时间:06-01
  • 南非开设国防AI中心

    近日,南非在西开普省的南非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国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用于开展人工智能在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它不仅是南非第4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也是非洲地区首个专注于国防领域的人工智能研...

    时间:05-31
  • 美空中特遣部队选定测试基地

    据美国《空天力量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防部日前正式为空中特遣部队测试工作选定6个基地,分别是亚利桑那州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华盛顿州的费尔柴尔德空军基地、伊利诺伊州的斯科特空军基地、北卡罗...

    时间:05-31
  • 日本将首次参加“英勇盾牌”演习

    据日本防卫省消息,日本自卫队将首次参加美军在太平洋地区举行的“英勇盾牌”演习。这标志着该演习自2006年举办以来,首次出现除美国以外的参演国,凸显了日美军事一体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英勇盾牌”演...

    时间:05-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